读《干红猫》

讯二点文化 2024-03-18 00:38:05

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有个故事:临安北门外西胡同,有个卖熟肉的老汉叫孙三,每次出门必定告戒他的妻子说:“照管好猫儿,都城都没有这样的品种,不要让外人看见,万一被偷走,可就要我的血命了!我老来无子,这就跟我的儿子差不多!”每天都再三大声叮嘱。邻里经常听他说这样的话,感到很好奇,于是,就想看一眼,但孙三坚决不给看。

有一天,猫儿忽然拖着绳索跑出,到了门口,孙妻急忙抱回。看见的人都很惊讶,那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儿啊:全身深红色,就连尾巴、爪子及胡子都是红色的!啧啧,凡看见的人没有不为之惊叹羡慕的。

那天孙三回来,埋怨妻子没有看好猫,把她痛打了一顿。

此事渐渐传到了宫内宦官的耳朵里,就派人用高价来买。孙三坚决拒绝。

内侍一再要买,反复派人劝说,最后花了三百千贯钱买去。孙三流着眼泪,又打他的妻子,整天唉声叹气。

宦官得到美猫后,非常高兴,打算调理驯服,然后进献给皇上取悦。不久,猫的色泽逐渐暗淡,刚刚半月,全变成了一只白猫。再跑去找孙三,早已人去屋空,不知搬到哪儿去了。

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孙三采用了染马缨绋的方法,把猫染成了干红的样子。他在这之前的所有那些大声告诫以及发怒捶打,都出于其精心设局的奸计。

这是一个典型的被套路的故事。卖肉的孙三,针对人的贪婪心理精心布局,通过“每出必戒”、“一日忽拽索出”、“痛箠厥妻”、“峻拒”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终于引人入彀上当。尔后,又通过“涕泪”、“复箠其妻”、“竟日嗟怅”继续蔽人耳目,实现了成功跑路,实乃精明之极,狡猾至极。

就作局手法而言,孙三的手段并不高明,仅从“猫干红深色,尾足毛须尽然”中,就应发现其中的猫腻。因为,作为自然物,凡是过于完美的东西,就应怀疑有假。至少,应当真弄明白了才行。

内侍之所以上当受骗,原因在于被贪心迷离了眼睛和心智。而孙三实现以售其奸,正是利用了人的贪婪心理。

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凡是上当受骗被套路,无一不是源于贪欲。

一次云南旅游,导游引我们一行四人进了一家玉石店。面对琳琅满目的玉石、玉镯、摆件、挂件,不识玉的我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店主热情地将我们请入雅室待茶。三道茶毕,店主说,冲着导游熟人的面子,拿出一批“优惠价”玉镯让我们挑选,并郑重推荐一极品,道是“专供熟人欣赏”。

这是一个白色的玉镯,晶莹剔透,无一点杂质,静静地躺在红绒布上,样子很是可人。美玉可遇不可求,我遂动起了想买的念头。一问价格,上万。于是央求导游给“砍砍价”。好说歹说,终于答应予1000元“特优”。

就在准备掏腰包之际,同行一朋友扯了我一把,我会意地跟出了室外。告曰:此镯连100元都不值,不要买。我将信将疑地出了玉石店。

何以见得是假货?友人道出了原委:玉是一种矿物质,乃天然之物,不可能纯而又纯,大都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正所谓“美玉微瑕”。虽然极品也会有晶莹剔透的,但只要对着光亮细看,也会有微瑕,有朦胧,此乃真品之要义所在。凡是无一点杂质,无一点毛病的玉器,肯定是假的。

“无欲则刚”。人一有贪心,就不淡定,就容易失去理智,失去本能的清醒和防备,以致被别有用心者所套路。如果说,设套路者可恨,那么,被套路者则是可悲的。

“干红猫”的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但指向于读者,就是应当清醒:凡事不可盲目轻信。尤其是面对种种“拣便宜”式的利好,应当有一个本能的警惕,多设问几个为什么,把问号拉直。否则,问号尚存就出手,你我他都难免被套路,以至成为笑话。

0 阅读:0

讯二点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