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共话博物馆未来——第四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天津召开。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近70家博物馆120位博物馆管理者及相关业务人员参会,从多维度讨论了博物馆的发展。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博物馆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博物馆数量总计1969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近30%。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计466家,一级馆121家,二级馆180家,三级馆165家。
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在第二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举办之际应运而生。联盟旨在探寻更符合新发展理念和更具创新活力的行业发展新方向,共同开创更加开放、更重实效的中国文博事业发展新局面。
本次大会中,公布了新入盟成员名单,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48家文博单位正式入盟,使得联盟成员增至168家,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各会员单位将持续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研讨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与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的九位学者与文博工作者围绕“推动文化传承,共话博物馆未来”的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以《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传承中的特殊贡献》为题,围绕“城市—城市文化—传承—博物馆”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博物馆和城市文化传承、教育与新文化创造、城市设计与社区发展和可持续环境领域发展的密切联系。
安来顺特别谈到,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有着核心作用,它是地域吸引力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当许多传统的、用于人与人相会和交流的场所逐渐消失,博物馆是最容易成为居民和社区之间重建社会和文化联系的空间。当博物馆成为社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把博物馆的服务延伸到所有人群的时候,这种联系就显得更加的明显。”安来顺说。
在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中阅读的人们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以《赓续·焕新·传播——天津博物馆多维探索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首先介绍了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2004年由原天津市历史博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组建,其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至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天津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其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
姚旸介绍,天津博物馆在2021年启动了整体的文物的大盘点工作,对整体文物进行了盘点和梳理,同时持续在推进文物的高清图像采集,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通过这次梳理,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到我们像馆藏的甲骨文、敦煌文献等的文化价值;同时,我们对古籍也加大了整理和保护。”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副院长赵志良以《加强交流协作共促传承发展》为题,分“联盟合作取得丰厚成果”“河北博物馆文化传承发展实践”“综合施策,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三个部分,分享了河北博物院在联盟中对区域联动的贡献和受益,并结合具体案例描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索之路。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以《关于博物馆品牌打造的思考——以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创新实践为例》为题,分“构建差异化场馆定位,彰显竞争力”“布局多维度战略举措,整合影响力”“打造一致性品牌形象,提升美誉度”三个部分,讲述了上海博物馆近些年以“大博物馆计划”为中心,多场馆分工、跨领域合作、多维度视野下的文化传承实践。强调了博物馆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的历史使命。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发言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以《博物馆的当下与未来》为题,讲述了首都博物馆六大场馆、五大系列主题展览的概况。随后分两部分针对首都博物馆总馆改陈情况和成果及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建馆思路和场馆特色作了汇报,并借此展开探讨了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张金萍以《双向奔赴共享美好未来》为题,从“拓宽文化服务路径:让生活更有质感和温度”“探索展览打开方式:让讲述更具外延和内涵”“数智赋能文物活化:让遗产走向激活和创新”““一张图”全生命周期:让管理更加系统和可视”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南京博物院在文化传承路径上的探索。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陈邵峰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共话博物馆未来——珠三角地域博物馆的发展》为题,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保护文化多样性、充分挖掘文化内容;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拓展博物馆的功能;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助力博物馆未来的发展。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以《探索展览新模式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题,阐明发展愿景。要紧扣功能定位,依托深海考古研究成果以及馆藏资源,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利用的新模式,拓展博物馆视角下蓝色海洋国土教育的新方式,努力搭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面向未来的特色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发言
在之后举办的分论坛研讨中,全体与会代表从“博物馆与文化传承”“博物馆与公共服务”“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三方面展开交流与研讨。
其中,“博物馆与文化创意”分论坛中,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张焕新在会上分享了其多年的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并强调了文创在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提到,博物馆的文创工作已经从单纯的保护和传承,转变为创新性发展。
论坛现场
常州博物馆的姚律介绍了该馆如何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出一系列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并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显著提升。杭州博物馆的发言人则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授权第三方经营文创产品,既减轻了博物馆的经营压力,又有效推广了博物馆文化。
在讨论中,不乏对新技术应用的探讨。有发言人提到了VR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此外,还有博物馆尝试通过流动展览的方式,将文化带到更广泛的地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徐飞副馆长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作为一个年轻的博物馆,他们通过与南京博物院的合作,迅速掌握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徐飞提到,博物馆的文创收入与观众流量密切相关,他们通过举办特展和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从而带动了文创产品的销售。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河北衡水博物馆的杜相立馆长则提出了他们面临的挑战。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博物馆,他们在文创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杜馆长提到,他们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观众流量,开发出有特色的文创产品。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姚昱波馆长分享了他们如何结合本地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徽州文化,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进行销售。
在讨论中,各位嘉宾都强调了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文创产品不仅是博物馆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桥梁。通过文创产品,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并将这份文化带回家。
夜访天津博物馆
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来到天津戏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了“传统”与“现代”碰撞之下的“博物馆之夜”,深入调研天津非遗文化建设情况。
天津戏剧博物馆
据悉,本次会议由天津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局)指导,天津博物馆、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