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毛主席画像,喃喃自语:这不会是润之老弟吧

张五笙说历史 2024-08-02 02:01:07

新中国成立后,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的好兄弟!妻子:你该不是穷疯了吧?

新中国初建之际,湖北大冶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那是1950年春天的一个清晨,铁匠朱其升正在熟练地锻打着铁炉,突然,他听到了村里传来的喧哗声。他探头向外望去,只见大伙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聚集在路边,似乎有什么热闹事正在发生。

朱其升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人群中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在每家每户的门楣上挂上了一幅崭新的画像。他挤进人群,仔细一瞧,画像上赫然是一位斯文端庄的中年男子,目光坚毅有神,模样十分耐看。

"这、这不就是......"朱其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脑海里浮现出几十年前的一幕幕画面。是啊,这正是他心中那位素日朴素、能歌善舞的老友!

回到家中,朱其升压低嗓门,悄悄对妻子说:"媳妇啊,你可别告诉别人,其实毛主席就是我的结拜兄弟!"妻子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满脸狐疑地盯着朱其升,半晌才说:"你...你该不会是穷疯了吧?"

朱其升摇了摇头,眼神坚定有加:"我怎会忘记,当年我们可是在军营里结拜为兄弟的。"他环顾四周,见无旁人,这才放心大声讲述起了往事。

原来,早在1911年的时候,朱其升和毛泽东都在同一支革命军中服役。由于年纪尚轻,朱其升一开始只是个小学徒,负责武器的保养和军火的运输。而毛泽东则是一名普通的步兵战士。两人就这样相识了。

起初,毛泽东也只是部队里默默无闻的一员。但他勤奋好学、谦逊有礼的作风很快就征服了旁人,大家都对这个年轻人另眼相看。作为学徒,朱其升时常能看到毛泽东在休息时翻阅书籍,或者在夜色中反复操练枪械。

有一次,朱其升路过操场,看见正值中年的彭友胜副班长正在训斥一名新兵,理由是对方在试枪时出了纰漏。可是那名新兵却无动于衷,态度颇为蛮横。朱其升正想上前劝阻,却见毛泽东抢先一步,挺身而出替那新兵说起了项理由。

"副班长,这兄弟才入伍不久,对武器了解自是不深。不过,凭他的上进心,定能迅速熟悉军营生活。"毛泽东说话流利,声音坚定中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彭友胜被说服了,只是叮嘱那新兵今后要多加小心。看着毛泽东的背影,朱其升心生敬佩,对这个同龄好友另眼相看了。

机缘巧合之下,朱其升与毛泽东渐渐熟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他们更是在彭友胜的见证下,正式结拜为"军中兄弟"。从此,无论军营生活再艰苦,两人总是守望相助,并肩前行。

一次,朱其升不慎被枪伤了手臂,正躺在医务室疗伤时,毛泽东便每天都会去看望他。"其升兄,伤口可曾痊愈?需要我帮忙洗洗伤口么?"他反复嘱咐道。

又一次,朱其升目睹毛泽东练枪时,枪口意外走火,枪膛内的火药险些爆燃在他手掌上。

朱其升当机立断,奋不顾身将毛泽东推开,枪膛爆裂后的烟尘只是熏伤了他的面颊,幸免大祸。"其升兄,多谢你救了我一命啊!"毛泽东感念涕零,两人相拥而泣。

就这样,两人结下了生死之交。可好景不长,1912年,受时局动荡影响,这支部队不得不解散。朱其升只得重新回到家乡务农,而毛泽东则带着理想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革命之路。从此,两人音讯全无,彼此的去向也变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当朱其升老去,望着门楣上那幅熟悉的容颜时,他的心中百感交集,对当年的峥嵘岁月依稀念念不忘。

"就是这个老朋友,如今已成为新中国的领袖了!不过,我也没想到,他竟有如此大的作为......"朱其升喃喃自语,心中把友人当年的谦逊朴素和现在的威风凛凛对照思量,忍不住感叹世事沧桑、岁月留痕。

然而,朱其升从没料到的是,这个朝思暮想的老友竟也心有所念。1952年春天,军中的一个老战友前来拜访,手中捧着一封崭新的信笺。他说,这是毛主席亲笔所写,专程托他带来的。

朱其升双手颤抖地接过信笺,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其升兄,你的来信我已收到,很高兴能与你重续旧谊。盼在不久后能与你在京城重逢叙古,那时再把当年你我的峥嵘岁月拾起,重温一番......与信同寄还有200元人民币,希望路费够用。"

原来,在半年前,朱其升怀着一腔冲动,给毛泽东写下了一封万分怀念的长信。他从头到尾娓娓道来了两人的军中友谊,细细诉说着彼此的生死与共。直到这封信被寄出去后,朱其升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大胆的事。

起初,朱其升所在的村子里,人们对他讲述的故事并不完全相信。一些人直言不讳地嘲笑他,认为这不过是一个老头子胡言乱语的遐想。

"你们可别小看朱大哥啊!"就在这时,曾经当过老师的孟淑纯为朱其升打抱不平,"我相信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朱大哥我一直是勤劳正直的好人,怎会无缘无故地撒谎呢?"

孟淑纯的一番话,让那些原先怀疑朱其升的人不免有些惭愧。他们暂时噤了声,但内心对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仍是半信半疑。

面对村人们的质疑,朱其升并未动怒,他只是轻声说:"没关系,就让他们那么说吧。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我和毛主席之间的友情是真挚而珍贵的。"

值得庆幸的是,仍有一些人选择相信朱其升,其中就包括孟淑纯和她的战友李先念。李先念当年曾在毛主席麾下效命,对毛主席的为人都是熟知的。孟淑纯恳求李先念帮忙,将朱其升的来信转交给毛主席。

经过一番周折,朱其升的来信终于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或许是因为这份信中暗含的情谊与故人之意,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亲自作了回复。

看着手中这封亲笔信件,朱其升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托着太阳的那位老友,如今已成大家翘楚。但他对我的那份挚诚情谊,却仍如几十年前一般纯朴而深沉。"

收到毛主席的亲笔回信后,朱其升彻底扫去了心中的阴霾。他把这封信高高举起,对着村民们大声宣读,一字不落地述说着毛主席的每一句话。从此,再也没有人质疑这段军中情谊的真实性了。

不久,朱其升就带着毛主席赠予的200元盘缠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尽管在途中,他已然是一个垂暮老人,但他的内心却热血沸腾,充满了久违的热情。

到达北京后,朱其升急不可待地寻访往日里与毛主席一同生活过的那些老地方。看着那些已然面目全非的街道,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二人的种种经历和趣事。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朱其升来到了中南海,那里就是毛主席的官邸所在。值勤的卫兵见他步履蹒跚,问他是什么人、有什么事,朱其升只是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了那封毛主席的亲笔回信。

看过那封信的卫兵立刻觉出些端倪,他们反复确认后,连忙通报了内廷。不一会儿,一位军官模样的人就匆匆赶了出来,他拥抱住朱其升,亲切地称呼他为"其升大哥"。

"主席正在等你呢,其升大哥!快请跟我来。"那人引导着朱其升,沿着一条幽静的小道走去。一路上,朱其升望见路旁的树木苍翠欲滴,杨柳依依,景色宜人,仿佛化作了诗人笔下的诗意田园。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座素雅别致的小楼前。推门而入,朱其升看到一位身着便装的老人正坐在里屋,手捧书本,闲适自得。那人显然已不再年轻,但眉目间仍透着几分当年的英气。

"其升兄!我们可真是...太晚见面了。"只见那人放下手中的书本,缓步走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朱其升的手,语气中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

朱其升哽咽已久的心头终于如释重负,泪水夺眶而出。只见毛主席同样热泪盈眶,两人就这样久久凝视着彼此,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他们又恍如重回那个军营岁月里的黄昏,在营地的角落里共话着理想与人生。

0 阅读:29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