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柳京:最后一位拥有陆军元帅军衔的俄罗斯臣民,大力改革军事!

浅谈百科 2025-02-01 13:53:51

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伯爵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于1816年6月28日出生在莫斯科。

米柳京所在的家族因在莫斯科建立第一家丝绸工厂而在彼得一世统治下获得高贵的尊严。

米柳京本人从莫斯科省立中学毕业后,就和他的两个兄弟一起被送往莫斯科大学贵族寄宿学校。

在那里他学习了四年的时间并表现出出色的数学能力。

16岁时,米柳京编印了《摄影平面图指南》。

1832年10月31日,米柳京从大学寄宿学校的学习课程毕业,获得了十年级的军衔,并被授予银质奖章。

一、军事生涯的开端

1833年3月1日,米柳京入伍,在第一炮兵旅救生员二连担任四级火工。

炮兵火工接受了全面的理论和实践训练,以履行炮兵直接指挥官的职责并接替排长的 职责;他们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瞄准、射击指令,监督、监视火炮、弹药箱等炮手执行任务的情况,是炮兵军官不可或缺的助手

之后,他一路晋升顺利,短短三年的时间,便从学员升到了中尉同年11月通过考试后晋升为少尉,并得以到总参谋部去工作。

二、高加索淬炼

1839年2月21日,米柳京被派往独立高加索军团,这成为他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先后参加了塔舍夫-哈吉攻坚战、围攻阿库尔戈城堡等数十场大小战斗。

期间,一度右肩中弹,但依旧坚持作战,战后他因功得以晋升为上尉。

1840年9月至1841年10月,米柳京明面上跑去欧洲度假,但实际上是为了治疗伤口。

回国后,晋升为中校军衔,并被任命为高加索防线和黑海沿岸部队总军需官;

接着,受命指挥高加索独立军团,参加了与高地人的多次小冲突和战斗。

之后,又因为身体健康问题,而不得不退出战场,被送往斯塔夫罗波尔治疗。

并由此,导致其被解除高加索防线部队首席军需官的职务,转而任命为调遣战争部长兼总参谋部军需部长。

三、成为军事教授和重返高加索

1845年1月3日,米柳京被任命为帝国军事学院军事地理系教授。

其之前在高加索地区丰富的战斗经验,得以出版了诸多军事著作。

1853年9月,米柳京作为国王陛下军事战役办公室的一员,陪同尼古拉一世皇帝前往奥尔穆茨和波茨坦,与奥地利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和普鲁士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会面。

1854年4月11日,他晋升为少将军衔;

1856年10月15日,应新任高加索总司令巴里亚廷斯基亲王的要求,米柳京被任命为高加索部队主要司令部代理司令,并从1857年12月6日起担任高加索总司令。

1858年8月30日,米柳京晋升为中将。

他与巴里亚金斯基一起制定并实施了高加索军队的重组,引入了清晰的部队指挥和控制结构,并为后续军事行动制定了深思熟虑的计划。

两位军事领导人都实现了将所有作战步枪部队转为线膛武器。

在1859年的战役中,从7月4日起,米柳京作为车臣和达吉斯坦分遣队的一员,参加了与高地人的战役和战斗,包括占领坦多村和占领古尼布村。

1860年5月,作为沙普苏格支队的一员,他参加了伊尔河和乌宾河的战役和小规模冲突。

1859年8月6日,他被任命为帝国陛下的副将,一年后,即1860年8月30日,他被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

四、成为陆军部长,主导军事改革。

1861年,米柳京被任命为陆军部助理部长,同年11月出任陆军部长。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的惨败,导致俄国上下都深刻地认识到,有必要进行军事改革了。

这项军事改革的重任,身为新任陆军部长的米柳京,自然是要肩负起一点的。

故而米柳京上任之后,立即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改革计划,旨在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

米柳京的军事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是将兵役期限从25年减少到16年,推行全民征兵制,重组军事教育制度,建立新的军区制度等。

二是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士兵的生活,包括食物、住房、制服等多个方面,并开始教士兵读书写字,出版书籍杂志供士兵阅读等等。

三是限制体罚士兵,包括不限于鞭打、鞭子、棍棒、烙印、拴在车上等。

四是改变军事教育体制,中等和高等军事学校都经历了转型,驱逐旧的教学方法,用军事体育馆取代学员军团。增加军事教育机构数量,提高了军官晋升的科学要求等等。

其中,推行全民征兵制,是米柳京军事改革的重要措施。但这项改革,在受特权熏陶的社会上层人士眼中,并不十分赞同。

还有的人当初认为,经过米柳京这么改革后,对士兵的训练规模过小,恐怕形成不了战斗力。

但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经过改革后的军队,在实战中展现出明显比起之前更高的战斗力,出色地满足了人们的期望。也充分证明了,米柳京的改革是充分且有效的。

五、参加俄土战争

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期间,米柳京也参与了军事行动。

在第三次进攻普列夫纳失败后,当时总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第三子)和皇帝本人实际上已经决定从普列夫纳撤军并解除围困。

但米柳京站了出来,经过漫长的谈判,成功说服皇帝和总司令继续围攻普列夫纳,以免失去先前胜利的全部成果。

之后,俄罗斯军队继续苦功,最终成功拿下了这座坚固的要塞城市。

战后,米柳京被晋升为伯爵。

而且,对于战争期间,其下属所发生的一切错误,他都无意隐瞒,尽一切可能通过司法调查去公平审判这些犯了错误的下属。

由于总理戈尔恰科夫患病,1878年至1881年,米柳京除军事部门外,实际上领导了国家的整个外交政策,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米柳京充分意识到当前俄罗斯社会所存在的危机,他认为进一步发展改革是必要的。但对于这种改革,却以一种温和的保守精神在想象着。

六、生命的最后时光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皇帝去世, 米柳京的政府活动结束。他与新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关系非常冷淡。

新沙皇在继位后不久,便发表了《专制统治不可侵犯宣言》后,一向支持继续改革的米柳京断然不可接受,便公开请求皇帝辞职。

接着,米柳京便光速被解除战争部长职务,但保留其军衔和头衔,只是将其任命为一名普通国务委员。

从1881年到生命的尽头,米柳京几乎一直住在克里米亚的西梅兹庄园里。

在那里,他撰写了详细的日记和回忆录。

米柳京在后来的作品中非常关注武装部队的技术装备,特别是他预言了汽车及其在战斗中的使用的美好未来。

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他甚至预见到了坦克的出现,就像披着装甲的火炮,在战场上独立移动。

1883年5月,米柳京参加了亚历山大三世皇帝的加冕典礼,在进入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最高出口时,他携带了国剑。

1896年5月14日,他参加了莫斯科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他赠送了皇冠授予主礼都主教帕拉迪乌斯。

1898年,米柳亭晋升为陆军元帅。这是俄罗斯帝国的臣民最后一次获得这一军衔。

米柳京于1912年1月25日在西梅兹去世,享年95岁,当时俄罗斯政府媒体发表了讣告,葬礼在塞瓦斯托波尔举行,随后遗体被送往莫斯科。

0 阅读:3
浅谈百科

浅谈百科

向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