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笔”,绘就乡村新画卷。辉南县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做活“水”文章,不断丰富和拓展水产养殖结构,构建多元农业格局,让水中生“金”,推动特色水产养殖产业长远发展。
走进辉南县样子哨镇小椅山村澳蓝湾水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养殖人员正认真对虾塘进行测温检袋、适应水温、加氧处理等工作,并精心为虾苗投喂养料。
为培育出适合辉南本地养殖的龙虾品种,该基地从南方引进优质虾苗,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虾苗培育,保证成活率。同时,为当地2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塘中虾儿肥,村民口袋鼓”。
“以前我们这里主要是种水稻和玉米,现在有了澳洲蓝龙养殖基地,雇我来管护标苗池,不耽误种地还能打零工增加收入,真是太好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小椅山村村民张斌十分满足。
开创冷水鱼养殖项目新模式,位于样子哨镇邵家店村的冷水渔乡生态专业合作社,现有养殖面积6000平方米,共建设标准化鱼池12个,开展柳根鱼、北方花鳅、鲟鱼、金鳟、三倍体虹鳟、七彩鲑、马苏马哈鱼等多个名贵品种鱼的冷水养殖。
邵家店村冷水渔乡生态专业合作社采取“跑道式”的养殖模式进行水产养殖,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还能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高密度养殖与高效益,预计全年比传统养殖模式增收120万元。
“现在一个‘跑道’养鱼1万尾左右,相当于七到八亩鱼塘的养殖量。‘跑道’式养鱼,无论是喂料、放鱼、捕捞、卖鱼都很方便、高效。”邵家店村冷水渔乡生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涛介绍道。
“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鱼粪、残饵等污物不能及时排出,容易滋生细菌、污染水质,而‘跑道’养殖模式,通过模拟野外流水环境,让具有逆水而上特性的鱼得到充分锻炼,鱼儿练得一身‘肌肉’,使其肉质变得紧实,口感更好。”谈到冷水鱼养殖新模式的优点,基地饲养工作人员焦国宏说。
开展稻渔、稻蟹综合种养。辉南县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发展稻渔、稻蟹综合种养殖1000亩。2024年6月在稻田、沟渠投放500余斤蟹苗和3000余斤鱼苗,9月收网后收获稻田蟹1500余斤、稻田鱼6000余斤。
“稻蟹共作”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高效生态农业。
“蟹和鱼的排泄物可以被水稻的毛细根吸收,有利于水稻生长,还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蟹、鱼和水稻都是绿色生态产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养殖户何小军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辉南县充分利用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形成繁育、标苗、饲养、销售一条龙产业,实现生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不断拓宽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作者:闫玥琦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铭 孙鑫
责编:梁拓元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