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患者赴国外安乐死,医生有话说

虎嗅APP 2024-10-28 19:10:18

过去1年内,有两起关于狼疮患者的新闻,引发了社会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极大恐惧和无助感:

图1.新闻截图(图源微博)

1.沙白白是一位患有SLE的上海女子。她在2023年决定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的经历。她自20岁起就患有红斑狼疮,治疗过程并不理想,后来又出现肾衰竭。这位女孩不愿意终身依靠透析“苟活”,就联系瑞士“安乐死”机构,想去瑞士安静离开世界。

2.周海媚是一位知名的中国女演员,曾因出演《倚天屠龙记》中的角色而广受欢迎。关于她的健康状况,网络上有许多不准确的信息。2023年12月,传言称她因红斑狼疮去世的信息在网络上炸起了一片巨浪,“狼疮是有钱也治不好的不治之症”进入了公众视野。

对于两位女性的详细故事,我们不应过度讨论。但是在医生的朋友圈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狼疮这一疾病领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知识普及。

疾病负担重,患者需要我们的关注

事实上,狼疮/慢性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非常高:

张丽娟等人的一项荟萃研究中纳入了10828名成年SLE患者,SLE患者重度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分别为24%和37%,成年SLE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很高[1]。

LPalagini等人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7项研究,提示抑郁症患病率在17%~75%之间,最常见的症状可能表现为疲劳、虚弱、躯体疾病和睡眠障碍。狼疮患者自杀意念远高于普通人群[2]。

如果仍旧有希望和力量,处于焦虑的患者总会积极治疗,寻找支持和力量。但抑郁的患者往往存在内心力量不足、动力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患者和无助的家人有了上面“生命教育”和“SLE是有钱都治不好的不治之症”的固化认知,带来的往往就是消极治疗甚至不治疗。

疾病以及部分治疗手段确实会需要患者承担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但处于抑郁/绝境而力量不足的人,需要积极的榜样和希望的力量。

SLE治疗近50年已日新月异

50年前,SLE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据历史资料,在20世纪中叶,SLE患者在确诊后的2-5年内死亡率高达约50%~60%。这是因为当时的医学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有限,治疗方法也相对较少。消极治疗的患者和当时无药可用的困境何其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管理的改进以及新药物的开发显著提高了SLE患者的生存率。到了最近几十年,特别是近10年来,SLE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12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从1950年到2000年,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了改善,5年生存率从74.8%增加到了94.8%,而10年生存率则从63.2%增加到了91.4%。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并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3]。

狼疮治疗一定需要激素吗?少量激素或者零激素治疗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狼疮的治疗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自2014年提出了狼疮达标治疗概念以后,2016年亚太狼疮协作组提出了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和SLE缓解定义。2021年,DORIS工作组提出了终版DORIS的定义,具体如下:

■临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0。

■医师整体评估

0 阅读:55

虎嗅APP

简介:捕获精选|深度|犀利的商业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