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死前遗愿被拒,父亲:把你的罪恶全都带走,不要再遗害人间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1-31 14:10:47

“我想捐献器官给有需要的人。”“把你的罪恶全都带走,不要再遗害人间。”

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这位开车撞人后,把受害者捅死的凶手,终于被绳之以法。事实上,这件事放到现在,不少人依然觉他脑子有问题。

开车撞人后不是应该第一时间报警吗?就算怕担责任,也最多肇事逃逸,但像药家鑫这样,下车查看受害者情况后,居然还把人家捅死的,情节实在太恶劣。

药家鑫的脑子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当时为何要捅死受害者?

«——【·连捅8刀·】——»

2010年10月20日夜晚,药家鑫行驶在回校路上,突然撞到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子,幸运的是,他刹车及时,对方速度也不快。

然而只是这样一场不算严重的事故,药家鑫的恐惧却异于常人,他吓得浑身哆嗦,冷汗几乎把他的外套湿透,疯狂喘着粗气。

直到听到女子的呼救声,才敢下车来查看,看她是个年轻女子,也没流血,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发现她好像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车牌。

这个举动像针扎一样刺痛到了药家鑫的心灵,他想起了什么,猛地打了个激灵,随后就像疯了一样,回到车里掏出一把刀,连捅8下,结果了女子的性命。

这一切都发生在两分钟之内,杀了人之后,药家鑫重新打着汽车,丢下躺在血泊中的女子,朝着市区狂奔而去。

或许是手哆嗦得不像话,他连续又剐蹭了两名无辜路人,被群众送去警局对峙。就在此刻,药家鑫先前撞的那名女子也被路人发现,警局接到报案。

查询到药家鑫行驶的路段与事故发生路段有重合,警察便问他有没有看到这名女子,可药家鑫却咬死不说,什么都不承认,没办法只能先把他放回了家。

当晚,药家鑫刚回到家就被父母觉察到了不对劲,面对最信任的亲人追问,他终于忍不住痛哭,坦白了自己撞人还“补刀”的恶行。

对于行凶理由,他浑浑噩噩地说道:“这女人穿着打扮像个村里人,而且看我车牌,肯定是想讹上我,把她杀了,就不会给你们找麻烦了……”

正常人都无法理解药家鑫的逻辑,他父母也不例外,明白儿子犯了法,第二天一早就把他押送到了警局自首。

从父母的做法以及这个案子展现出的特点来看,药家鑫显然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父母也不溺爱,甚至是主动大义灭亲。

这样明事理的人,为什么会教出这样糊涂的儿子?药家鑫又如何养成这样扭曲的性格?这一切,从他童年的经历能够窥到些许真相。

«——【·逃避责任,抹杀错误·】——»

1989年,药家鑫作为家中独子出生,家里条件也并不差,可以说在万千宠爱中长大,要星星摘月亮,没听过一个“不”字。但在他懂事以后,一切都变了。

“你长大了,一言一行都要负起责任,不然将来在外面闯了祸,还要我们来承担责任!”

此时的父母不知道自己一言成谶,只是告知药家鑫选了什么路,就必须走到底,他要买电子琴,就必须学出个样子来,不学,那就只有打。

父亲变得不苟言笑,他不听话就抽出腰上的皮带抽,逼着他学满十级,好不容易考过了,骤然轻松的药家鑫又迷上了电子游戏。

网瘾很难戒,又赶上药家鑫的叛逆期,他父亲直接把他关进了老家的地下室,不是几个小时一天,而是整整关了一个月,只让他妈妈送水送饭进去。

而母亲几乎从来只有软弱的形象,父亲说什么就是什么,没出言反对过,更不可能为了他反抗什么。关禁闭出来后,药家鑫像变了个人。

他怯懦、自卑,同学们欺负他也不敢说,因为他明白父母一定觉得是自己的错,没有人会站在他这一边,只会觉得他又不省心,给自己惹了麻烦。

这样一个从小没经历过任何抗挫折能力的人,在遇到事故的第一反应,不是送医救人、承担责任,而是抹杀错误,假装一切风平浪静。

很显然,药家鑫的心理已经完全扭曲,可他再阴暗只是一个孩子,回到父母面前依然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

他愿意交代一切,愿意认罪,只希望父母能够陪着自己一起面对,就像一个哭着讨要糖果的孩子,而父母的反应也再次让他死心。

«——【·遗愿被拒·】——»

由于案件性质恶劣,加上证据链完整,一审判决,药家鑫被判死刑,他选择提起上诉。细节公布后,很快引发社会讨论。

大多数网友认为药家鑫心性残忍,手段狠辣,这样的人死不足惜。可也有少部分人质疑,他事后自首,主动交代了全部犯罪经过,这不能从轻判决吗?

事实上,交通逃逸已经是很严重的情况,更何况药家鑫就因为不敢承担责任,害死一条人命。

如果说他无辜,那个被他害死的姑娘不无辜吗?她才26岁,就算她真的看了车牌,也算不上主动刺激药家鑫,就这样白白葬送在了青春最好的年纪,

很快,二审结果出来,他依然是无可辩驳的死刑,临行前,他或许终于感到了悔意,主动给父母写信,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来,给有需要的人赎罪。

很多人都觉得这起码也干了点人事,生命终结前总算学会了承担责任,出乎意料的是,他父母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孩子的唯一请求。

只因为他们担心万一捐了器官再出点什么事,“这辈子因为你,我们已经受够了,就这样走吧,不要再给我们找麻烦了。”

或许到死那一刻,药家鑫都没有从父母身上学会,真正的责任感不是怕事、躲事,而是当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利益冲突时,做出有担当的决定。

这个道理,儿子去世几年后,药父也终于明白,他后悔了,应该让儿子实现临终心愿的,可惜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

参考资料

0 阅读:7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