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指甲全部脱落,皮肤起脓疱,常年绑着绷带,即便治疗后也无法阻止皮损的大面积蔓延……河北沧州的肖磊(化名)觉得,自己前半生都在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做抗争。
肖磊在5岁时GPP第一次发作,而小他7岁的弟弟则是在两个月大时GPP就发作了,好不容易挨到成年后,兄弟二人各自成家。婚后的肖磊也成为人父,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孩子上幼儿园不久也同样发病了。
GPP就像一团乌云,笼罩在肖磊的心头,如影随形。有时病情会有所缓解,让肖磊误以为自己摆脱了它。直到疾病一次又一次的频繁发作,才发现它如此难缠、阴魂不散……直到今年夏天,肖磊终于看见到了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穿透了长久笼罩在心头的这团厚重的乌云。
1、指甲全部脱落,皮肤到底怎么了
相比其他40岁的中年男人,肖磊经历了更多的病痛和磨难。
他清楚地记得,5岁那年,有个大拇指的指甲突然起泡脱落,自此不再生长。某次父亲出差去北京,便带着肖磊去看医生,当时人们对GPP的认知非常有限,大夫认为只是平常的感染或者皮炎,随便开了点药水让他回家涂抹。
擦药彷佛成了肖磊每天的必修课,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指甲也始终没长出来。初一的某一天,肖磊在一次搬运重物时砸到了手指,指甲都脱落了。不知什么原因,那几根受伤的手指开始化脓、起泡、脱皮,日复一日,一直持续到暑假。“我在12岁的那年,所有的指甲都脱完了。”肖磊痛苦地回忆道。
眼看着病症愈发严重,父亲又带着肖磊去天津就医,这次的医生觉得像灰指甲,又按照灰指甲的治疗思路开了药。一开始确实有一点缓解,但两个月后,肖磊发现药不管用了,自己的脚指甲也全部脱落了。
肖磊弟弟的病情则更严重一些,刚出生两个月GPP就发作了,在一场肺炎后,弟弟全身长满脓疱,并持续发高烧。由于病情严重,当地医院都不敢接收,肖磊的父母只能带着兄弟二人再次前往天津。治疗几个月后,医生又在肖磊的脚底板切下一小块皮肤做皮肤活检,确认存在细菌感染后,医生又开了大量的外用药膏和抗生素。
之后,吃药抹药这些事在肖磊兄弟俩的成长中犹如家常便饭。即便如此,也始终无法换回光滑的皮肤和平静的内心。最严重的时候,肖磊的手脚都需要缠着绷带,自己都没法洗头洗澡,而弟弟则因为前胸后背和四肢都有皮疹,全身肿胀疼痛,常年卧病在床,衣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
2、被重病彻底改变的人生
疾病彻底改变了兄弟二人的人生轨迹。
高考那年,肖磊的分数不错,报考本科完全没问题,但卡在了体检环节,他只好选了一个专科学校。为了避免引人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也方便自己换药擦药,他只得在校外租房子住。
弟弟自患病后,六年级之前从未上过学,全靠在家自学。但病症还是让他隐退到人群的边缘,身高只有一米出头,身形像枯树枝一般坐在床上,一旦发起高烧就是41到42度。妈妈时常悄悄抹泪,嘴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是弟弟能活下来,一定让他看看这个世界有多美。
父亲再次带着肖磊和弟弟前往北京。肖磊记得,此时的弟弟已无法行走,是他连背带抱去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那里他们找到了皮肤科主任医师涂平教授。
当时只有进口伊曲替酯,因为价格昂贵,家里经济能力有限,肖磊决定把药物留给弟弟,但该药对骨髓、血脂、肝功能等有不良反应。
事实上,GPP在皮肤科门诊并不多见。涂平教授解释说:“GP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银屑病,很罕见。因为有很多小脓疱,在基层医院常被误诊为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因为没有特效治疗,患者因高热、全身疼痛,备受煎熬。”
经过针对性治疗,弟弟身上的皮损基本清除了,只有小腿部位还有一小块,虽然偶尔也会复发,但已经不再影响他的生活起居了。之后,弟弟大学毕业,身高也长到了一米六以上,在老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找到了相爱之人结婚生子。
肖磊则持续服药,从每天三粒增加到五粒,甚至有时吃到七粒。药物在缓解皮肤症状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嘴唇和皮肤都出现干裂,密集的白色鳞屑在头皮和手指间堆积,稍微一动就如雪花般飘落。
肖磊的工作需要见很多人,除了必要的长袖和长裤,他还习惯性地戴上白手套,那是他对周围人的尊重,亦是自己要守护的尊严。
3、抗争多年,终见曙光
虽然和银屑病抗争多年,情绪表露在肖磊身上并不多见,他的情绪波动始于儿子出生后。
孩子刚出生不久,肖磊发现儿子脸上有一块湿疹样的皮损,总是反反复复。由于儿子体质不太好,经常感冒咳嗽,几乎一年有两次需要住院。去年冬天,肖磊发现儿子的脖子、腋下起了许多小米粒般白色小泡,这些小泡破了没多久又会发出来。
他的思绪被拽回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期,因为得病,自己用药无数,一路走得无比艰辛,令他至今难忘。而今,他更是不忍心看到儿子重蹈覆辙,心里好像悬着一块石头始终放不下。
今年夏天,肖磊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找到了主攻儿童皮肤病的余进教授。余进教授表示,银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急性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这种有基因问题的病例往往发病年龄早,除了急性发作外,后期会存在慢性症状,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
在给肖磊和孩子做完基因筛查后,余进教授发现,父子二人虽然临床表现不一样,但确实在白介素36这个相关基因位点有问题,于是向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使用靶向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这些年,肖磊始终关注银屑病领域最新的医学进展,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
今年8月,肖磊去北京复查。在门诊时,涂平教授一眼就认出了肖磊。虽然时隔20余年,当年那个瘦弱的男孩已经长大。
如今,经过创新药物的治疗,肖磊的皮肤重回光洁,过去的几十年好似一场梦。想着再过些年,自己的孩子也能用上靶向新药,心里的悬着那块石头也慢慢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