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群琛,三年来,北三县与通州区的协同走深走实,两地居民享受的便利越来越多,这幅协同画卷越来越美。
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衣带水、血脉相亲。曾经的两地同属一家,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加密不可分。政务服务联通了,北三县家门口就能办理北京的业务,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运河通航了,这条中国历史中重要的水系,把两地文旅紧紧连在了一起。当然还有教育、医疗、交通等方方面面。
三年本报独家报道了不少通州与北三县的故事,其中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2022年年底,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程,更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组成部分。
列车从北京站驶出,先后经过燕郊站、大厂站、香河站,其中大厂站与香河站是新建车站。记得线路正式运营前,记者来到两个新建车站探访,站在大厂站的站房前,采用传统建筑重檐庑殿顶及飞檐斗拱设计的立面屋顶让人眼前一亮,而一层候车厅的墙体装饰加入景泰蓝元素,与外部中式建筑风格呼应,充分展示了“中国景泰蓝之乡”文化风格。
京津冀之间的城际铁路网逐渐完善,最终受益的还是往来两地的市民。记者留意到,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每日车次集中在早晚高峰,这给两地之间的通勤族提供新的通勤方式。不少通勤族都说,城际铁路开通后,每天上下班不用挤公交,坐在舒服的列车座椅上,成为一天难得的放松时光。
通勤族口中的公交,依旧是两地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1996年,由三河到大北窑的930路公交车开通运营,这是北京与北三县之间的第一趟跨省通勤公交。如今,北京与北三县之间的跨省通勤公交线路已有25条,日均发送乘客14万人次以上。
去年,记者来到北京公交集团位于香河的公交场站。从这里驶出的938路快车是香河县居民进京上班、办事的首选,工作日早上5点之前,公交车仅开出三站,这辆定员50人的公交车就已经坐满。
938路快车驾驶员朱建波驾驶跨省通勤线路近30年,驾驶过多条线路的他见证了香河、通州等地的变化。朱师傅告诉记者,驾驶跨省通勤线路的前十年,北京与香河之间乘客不多,基本上是从北京站下火车返回香河的;如今在香河居住、北京工作的人越来越多,通勤族就成了朱师傅车上的主要客流。
未来京津冀之间的通达不止这些。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于明年投用,这里将北至首都国际机场,东达北三县、唐山、天津,向西前往中心城区也十分方便,往南亦可联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轨道交通22号线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北三县与通州再添通达方式。
2022年6月,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正式通航,这条历史长河已经停漕了百年,现在人们可以再次泛舟而上饱览运河两岸风光。百年后的大运河京冀段已经没有当年的运输功能,河上的船只也从漕船变成游船,舳舻千里再难重现,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沙鸥翔集的生态画卷。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协同,看不见的协同也成为改善两地百姓生活的重要引擎。
今年上半年,记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见到了从事供应链生意的杨女士,当天她来注销位于廊坊的企业,但办理时她紧锁眉头,仔细一问原来是少了一份清税材料。当时杨女士做好了再去一趟廊坊的准备。但当她在办事终端屏幕上见到廊坊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她线上跨省办,惊喜溢于言表。
2021年9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起初这里只能办理天津滨海新区的事务。运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市民的需求五花八门,于是从2022年开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廊坊市及其下属的北三县,天津市武清区、宝坻区以及北京市的大兴区、朝阳区、顺义区和经开区,这些围绕在城市副中心周围的地区全部在这一年加入了副中心政务协同的朋友圈。
如今城市副中心政务协同可以说硕果累累。目前,城市副中心已经在天津、河北的16个属地大厅“跨省通办”窗口部署了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北京市和通州区3600余项政务事项、266项便民服务事项,河北555项,天津501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异地办理。
本报记者张群琛/文常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