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半生的皇帝先知

经济观察报 2024-11-01 11:30:42

邓安庆/文

一看到《微服出行》这个书名,我心想这应该是一本写康熙的书吧。毕竟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康熙微服私访记》太深入人心了。再看此书的副标题“约瑟夫二世的欧洲启蒙运动之旅”,我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本写欧洲皇帝的书。这位皇帝一生中总共有40多次巡游。身为帝王,约瑟夫二世为何不安居于皇宫之内,却偏要一次又一次地往宫外跑?他为什么不选择如康熙那样光明正大地出行,却非要用化名“微服出行”,其目的何在?他的出行又与欧洲启蒙运动有什么关联?……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回答。

[奥]莫妮卡·切尔宁|著

荣玉|译

也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4年9月

本书作者莫妮卡·切尔宁,是国际知名作家和电影制作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她一直以来对欧洲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转折点都特别感兴趣,曾拍摄《维也纳会议中的女人们》《玛丽亚·特蕾西娅》等影视作品,著有《安娜?萨赫和她的酒店》《微服出行》等畅销作品。2023年,《微服出行》荣获弗里德里希·席德尔文学奖。在此书里,作者从约瑟夫的40多次出行中挑出9次比较重要的出行,“我主要选择了那些为他改革贡献想法的旅程及那些最著名的旅程,如他在法国、奥属尼德兰的旅程或与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波将金侯爵前往克里米亚的童话之旅”。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包括许多当时的资料、一手和二手文献)的基础上,在维也纳宫廷和国家档案馆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并仔细研读了11箱手稿之后,以感性的笔触去书写这位辛劳而疲惫的帝王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约瑟夫二世,是一位非常值得书写的君主。他有多重身份:奥地利大公,罗马人民的国王(1764年3月27日-1790年2月20日在位),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皇帝(1765年8月18日-1790年2月20日在位),1780年起也是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我相信很多读者跟我一样,被如此多的身份标签绕糊涂了。但在那时的欧洲,一个君主的身份往往就是如此复杂。他出生于1741年,在他出生的前一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去世,作为其长女的玛丽亚·特蕾西娅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从历史节点看,这一时期正是欧洲从传统等级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以及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盛行的年代,也是古老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深陷内忧外患的危机年代。可以说,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也就走到头了。

必须说在十八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想要在执政时期有一番作为,如同在狂风中走钢丝,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神圣罗马帝国有着众多难以控制的诸侯,而拥有数十种民族、宗教和语言的哈布斯堡帝国也是极其复杂,很难以单一的方式进行治理。约瑟夫二世的父母已经够努力了,可对比法国和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依旧是落后的。再加上战争失利,亏空严重,国家债务如同大山压顶。在这么紧要的生死关头,维也纳宫廷依旧笙歌燕舞,不理世事,花销如流水。此时欧洲各国的权力游戏从来不会停歇,各方的政治势力你追我逐,权力平衡不断受到冲击。玛丽亚·特蕾西娅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开启了奥地利走向新生的近代化转型序幕。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古老的王朝得以保存。而她的儿子,后来的约瑟夫二世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

这里要稍微提及一下,约瑟夫统辖的帝国并不像中国的大统一王朝,而是一个复杂、异质和特殊的帝国,每个地方、每位贵族都各自为政,维也纳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如果看十八世纪中叶的地图,会被其复杂的边界线绕晕。这些版图很大程度也是依靠精明的政治联姻取得的,有些是计划内的强强联合,还有的是偶然所得。从中也能看出欧洲王室贵族联姻中千丝万缕的血脉牵连。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情,倘若长期深居宫中,依赖官僚系统管理国家,其后果就是约瑟夫出行所看到的,到处都是混乱、低效和野蛮的景象。要想长治久安,皇帝必须了解领土内的各种情况,因此约瑟夫为自己安排了一系列深入帝国各个角落及整个欧洲的旅行。他想要收集数据和事实。他想要感知、倾听、分析。他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并改变它。

约瑟夫的出行,正如副标题所提示的,是“欧洲启蒙运动之旅”。在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它倡导进步的观念,主张“与陈规、传统和权威的旧势力进行斗争”“清除旧时代的垃圾”。这样的统治理念,得到了约瑟夫母亲玛丽亚·特蕾西娅的呼应,同时也影响到包括叶卡捷琳娜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君主,最终形成一道覆盖中东欧地区的所谓“开明专制”的政治风景。

相较于前辈,约瑟夫走得更远,他是启蒙运动的真信徒,并热切想要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那些受过自然法理论训练且具有法国百科全书学派思想的人,才能体会到理性和经验事实的价值。令人气愤的是,他只能在私下里阅读狄德罗的作品,比如《百科全书》,这位法国学者和他的同伴们自1752年以来一直在试图编纂这样一套囊括世界知识的书籍。此外,让—雅克·卢梭和当时最出名的伏尔泰的书,他也不能公开阅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品都在哈布斯堡帝国的禁书清单上。这简直令欧洲最强大的君主国颜面扫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说来颇为讽刺,做出这个决策的恰恰是他的母亲玛丽亚·特蕾西娅,她听从了耶稣会的意见,封禁了这些书。在书中,还多次写到了约瑟夫与母亲在共同执政期间产生的分歧。“我不需要任何无用的舒适,所以成本会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而且正如您所知,作为一切形式主义与繁文缛节的敌人,我将回避各种社交场合,不会进入那些达官贵人的宅邸。”约瑟夫在写给他人的信中如此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是要真“微服”。其实在他之前,先祖查理曼上任后就建立了巡行制度,根据这一规定,君主必须带着家人与廷臣巡访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但这样的巡行,会配备庞大的随行人员,每个驿站都有450匹马随时待命,更不用提还须为夜间停留准备临时的住所和所需的食物。至于行李的数目则更加难以想象,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等级和职责配备大量的服装。

[法]狄德罗|著

梁从诫|译

花城出版社

2007年7月

这正是约瑟夫二世极力要避免的,他选择低调的黑色下装,他的上衣和马甲虽由细布制成,但没有显示他高贵身份的边沿,他的帽子上也不会装饰羽毛。他会睡在普通的旅店里,一张铺着稻草的鹿皮和一条毯子便是皇帝所有的寝具。

不过他虽然很想隐姓埋名,可总是一出行消息就已走漏,保密工作形同虚设,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认出来,“约瑟夫对这样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微服出行使他免受礼仪之苦,只要他的命令得到遵守,他就能对实际情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但人们总是很快就能知道,法尔肯施泰因伯爵其实就是皇帝”。皇帝所到之处,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玛丽亚·特蕾西娅给她在米兰的儿子费迪南德(约瑟夫的弟弟)写信说:“人民为他疯狂;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亲和且惹人喜爱的皇帝;但最让他们吃惊的是,他竟然是个不举办任何宴会的节俭之人;这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置信。”

无论约瑟夫走到哪里,抱怨无处不在。而这位皇帝,没有丝毫敷衍,认真地记下了一切。他拥有无穷的行动力,他的毅力、他的精益求精以及他对行政部门施加的所有压力再次证明他是多么认真不懈地想要减轻人民的生活困难。但不满情绪似乎无穷无尽,以至于他不知该如何从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数据、所有个人命运中制定出明智的政策和全面的改革措施。

约瑟夫的出行,受到平民百姓的崇敬,却毫不例外地遭到了上层社会的嘲笑,“为什么要为这种琐事烦恼呢?这会使人无法顾全大局。其他人猜测,皇帝只是想树立良好的形象。基督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自降身份到如此程度,违背了任何一种统治理论”。但他不只是为了追随最时新的思想而做做样子,而是对人民的需要和关切真正感兴趣,而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在背叛君主制和整个贵族秩序。

约瑟夫不为所动,“我学习、观察、获得新的知识并写下笔记……我永远不会后悔为自我教育和收集有用信息而付出努力和时间,即使未来是不确定的,即使我在这个过程中错过了这世上所谓的快乐”。世界正在分崩离析,而那些嘲笑他的贵族们,“还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依然沉浸在对旧事物的迷恋之中,坚信拥抱新事物的时机尚未成熟,或指责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他们的新奇想法,但约瑟夫并不对此抱有幻想。这也是他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越来越不知疲倦地穿梭于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的原因之一。他知道,为了改变现状,详细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多么重要”。

在启蒙运动中,有一个理念约瑟夫深表认同:“国家必须合理而统一地建构。”在他登基的那年,他表达了对启蒙的理解:“我们的父母只能给予我们肉身,因此,国王、伯爵、公民和农民之间没有区别。灵魂和精神则是造物主赋予我们的;优点和恶习是良好或不良教养的结果。”在一次又一次出行中,他明白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便是为哈布斯堡的世袭领地及这个没有真正名称的国家联合体的王国、公国、伯国、领主的土地和城市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管理机构。在他看来,这是所有改革中最伟大、最崇高的一项,如果没有这项改革,其他的改革措施便都是空中楼阁。

为此,“他需要数据、地图、实证报告、调研和普通人的请愿。他只想要获得有关所有事情和所有人的各种数据。有了足够的数据,就能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国家的构成就像自然现象一样可以被观察到,只需要收集它们的关键数据,便可以系统地描述由此产生的各种关系。换句话说,一切都基于实证和理性的分析,没有任何超出实际情况的夸大或过度解释”。

1786年,约瑟夫欣喜地指出:“测量工作正在进行,多瑙河的航运逐步发展,工业和贸易稳步向前,无数纽伦堡人、施瓦本人甚至英国人来到我们的土地上设立工场。新制度已经在意大利实行,现在轮到尼德兰,届时整个君主国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依照相同的原则得到管理。”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为此,在他母亲去世后,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与同时期其他宣称“开明”的君主不同,约瑟夫二世堪称真正“开明”的君主,“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原则,从纸面落实到了现实,并以改革的千钧之力猛烈地冲击了这个古老国家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其财政、税收、宗教、司法、行政、教育等各种改革措施,无不体现启蒙时代的种种进步思想。这也必然损害了社会一部分阶层的特权和利益,教会势力、土地贵族、哈布斯堡属下各领地的地方势力都越来越不满于约瑟夫的改革政策,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皇帝的改革。其结果就是在约瑟夫二世统治末期,庞大的哈布斯堡帝国开始失控,比利时人和匈牙利人在1790年起来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教会势力则隔岸观火并大加责难。

在他于1790年抱憾而终之前,他为自己撰写了这样的墓志铭:“此处安眠着约瑟夫二世,他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时运不济”。他的弟弟利奥波德二世继位,虽然利奥波德在就任托斯堪纳大公期间也素以“开明”著称,但他更加务实,也更懂得妥协,短短两年,他就取消了他兄长的许多法令。

约瑟夫二世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失败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也是整个“开明专制”的失败,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君主专制主义的穷途末路。约瑟夫也意识到会有这样的结局,不过他不甘心如此,为此在给首相考尼茨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我深信我的意图是正确的,我有理由相信在我死后,后世之人会比现世之人更全面、更公正地看待我的行为和目标。”这是一个勤勉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深具悲剧气息的改革者。他正处在一个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刻,近代已然开始,他也意识到了,可他统治的这个国家却无法按照他的意志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就像是头脑与身体不适配,头脑已经看到了未来,身体却留在了过去,这种别扭和痛苦持续了他的整个皇帝生涯。可以说,这是一位先知者必然的命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