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避震的几个经验之谈(下)

耳机带师小白 2024-09-23 07:30:41

前面一篇讲了两点:一,音响避震不靠软性材料,而是靠坚实、稳固的避震板和避震钉。二,避震板更安全,基本没有负面,而避震钉带来的变数大,需要选择和调整。

下面说第三点:器材架的本质。文中会提到少数品牌,但提到不等于推荐,读者自鉴。

很多发烧友用器材架,做器材架的品牌也很多,包括现在国产货也慢慢起来了。器材架的本质其实是节约空间,而不是说把器材都放在器材架上,就天生一定提高声音表现。

器材架是一种纵向利用空间的方式。其实从理想化角度来说,所有的器材都平铺在地上,每一件器材下面用避震板伺候,是最理想的。这样器材之间的距离拉得开,彼此电磁辐射的干扰最少。这是理想情况。但99%的家庭没有条件去把器材铺一地。所以只能纵向利用空间,把器材上下叠放。器材架就是“叠放”这一形式的最优解。

其实所有的器材在通电工作时都会向四周释放出电磁辐射,所以叠放的器材其实是彼此干扰的。距离越近,干扰越大。这种干扰会提高器材的底噪,让声音背景变得不那么“黑”。但是,没有办法,谁叫我们没有那么大空间去把器材平铺呢?

由于是纵向利用空间的方式,所以对器材架来说,不仅是层板会影响声音,支柱的质量也影响声音,而且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认为支柱甚至更为重要。我以前写过一篇帖子就叫“器材架的核心在于支柱”。器材架的层板不够好,是可以补救的,我习惯在层板上面再加避震板,也推荐发烧友这么做。哪怕器材架的层板不太好,也很容易通过加好的避震板解决。但支柱不好的话,根本无法补救!

器材架上面我仍喜欢再加避震板

好的器材架在支柱上面都是花了功夫的,采取优秀的材质和形状结构,或者加装避震珠,各有各的做法。如果支柱毫无亮点,就是普通细细的铝合金或不锈钢棍子,那器材架也不可能好,一般就是低端货。如果是木头的支柱,那基本就是家具了(有个别木柱的器材架实质用了很特殊的昂贵木材)。美国SA的器材架很出名,效果也好,它坚实粗壮的钢制框架起了很大作用(下图)。当然,它的层板一般,那是另话。如果是我用,一定会加避震板。

著名的美国SA器材架

很多资深的发烧友虽然用器材架,但会把沉重的后级功放和电处理器等单独放置在地上,下面垫避震板或者单层架子(带脚的)。这是一个好的做法。确实很重的器材不太适合放在器材架上,直接落地往往更佳。一定要放的话也建议放在器材架的最下层。这类器材往往工作时大功率、大辐射,如果能单独放置,避免对其他器材的干扰,是最佳的方式。

YE AUDIO的避震板里有一款是最大号的,尺寸达60/50厘米,就是针对大型功放落地用的。确实如此体积的大型器材,一般都建议直接落地(下面用避震板)。美国“垫神”Symposium也有这种大型的避震板,专用于垫放大型器材。我之前还用过一款波兰的木制大菜板(绰号),也是这样的用途。

说完器材架,下面第四点说说材质的问题。因为前面我说了半天还没涉及“材质”这点呢。

用于避震板和避震钉的材质有很多,有些很坚硬甚至超高硬度,如各种金属、合金、陶瓷珠,有些则相对软一些,比如木、碳纤维、石墨、特制橡胶。注意,没有更软的材料了。没有泡沫、塑胶等很软的东西。为什么?我在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音响避震不是靠软性物质的。偶尔有内部带软性夹层的,但接触器材的位置都是坚硬的。

避震板或避震钉里面即便用到“木”,也会选择坚硬的木头,而不是软木。比如美国CARDAS有一款脚钉叫“神木”就是选择了美洲的一种硬木。木材里高硬度的紫檀等也常被用于避震板或钉。

然而单一材质用于避震会碰到一些问题。任何材质都会有自己的谐振特性。毫不振动的材质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单一材质做避震会因为物料的谐振特性而带上一些不同程度的“谐振染色”。我曾经说过大理石板是不适合垫器材的。原因就是大理石板,特别是比较薄的大理石板,其谐振特性给器材带上的“谐振染色”往往会难听。不相信的可以自己去试,总要付学费的嘛。大理石厚到一定程度倒是可以的,但问题就是太重了,搬不动,没必要。玻璃也是一样,薄的玻璃垫器材会难听,但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为避免单一材质带来的谐振染色,很多避震板和脚钉是采用复合材料的,也就是把几种材料混合使用。举个例子,日本TiGLON的避震板TMB-300(下图),它的结构分为四层,分别采用俄罗斯硬白桦木、老柚木、高级MDF板、纯镁合金。这属于比较复杂的复合避震板了。他家的DR-20E避震板则是两层木+镁合金,共三层结构。结构更简单的复合避震板则一般是金属+木材(或其他非金属材料)两层。

日本TiGLON的复合避震板TMB-300

单纯金属的避震板和脚钉容易声音偏“硬”和偏中性,单纯硬木的避震板和脚钉则容易声音偏软和偏韵味。金属和木材的复合,通过调试可以获得比较中正的效果——素质好,也带点韵味。当然,纯金属和纯木的避震板及脚钉都是有的,我都用过,甚至系统里仍在用。关键还是材料的选取,此外还有一个和器材搭配的问题。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台功放本身声音偏软解析一般,那么就完全可以垫纯金属的避震板和脚钉,借助纯金属的特性拓宽频响、提升解析和力度。

避震板和避震脚钉,尤其是避震脚钉(声音变数更大),是明确存在与器材的搭配问题的。不过就一般而言,优秀的避震板更通用(我在前文就说过这个道理),而避震钉,要更挑剔搭配。有些耳朵敏感而挑剔的资深烧友,会为了给他的某件器材找合适的脚钉而折腾许久。

和避震板相比,避震钉的结构可以更为复杂而变化多样。不仅有材质的问题,还有结构的问题。有些高档的脚钉,一看爆炸图就会明白其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下图是美国Carbide Base)。当然,对于用家来说不必纠结其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还是靠实际效果收货。

美国CARBIDE避震钉Base的分解图

最后,避震板和避震钉看似比线材容易仿造,其实很难。避震板和钉的实际表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材质的品质。高等级的不锈钢、钢材、铝合金、镁合金、特殊合金,在国内都是难以获得的。美国SA的脚架和器材架大家知道就是钢的,但那种特殊的钢,跑遍全国也难找相同特性的。中国不是金属冶炼的强国,很多材料我们都有,但品质性能不如国外的高端货色。

某北欧贵价扬声器,其底下自带的脚钉很贵,国内代理试图找国内替代品,但用上替代品之后发现声音就是不如。很多东西粗看是一样的,摸摸差不多,但实际的表现就是不一样的,关键就在于材料的特性(硬度和谐振特性)还是有差异。所以音响避震类的制品,如果看看国外的名牌产品觉得很贵,国产山寨品好像看上去也差不多嘛,但实际玩下去就会知道,这是很难仿造到一样的东西。

关于音响避震,其实可以说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留待有机会想到或碰到再聊吧。

(完)

耳机俱乐部小白

0 阅读:10

耳机带师小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