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饥饿而放弃一整天的努力,也不轻言放弃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
人生在世,应该不断追求进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理想固然美好,但有多少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消逝。
转眼间,已过五十多岁,有些人已经退休,而没有退休的人也在等待那一刻的到来。职场上,大家多半自认是老一辈,工作中更多地是为年轻人提供支持和指导。
既然无法永远勇往直前,那么顺应潮流选择适时放手,也许是一种更佳的生活方式。
曾经,生活的重担让我们感到无处可逃;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又被迫一次次地退后。
当一个人超过五十五岁,最佳的退路可以考虑以下三种选择。找到合适的方向,余生才会更加从容,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与远方。
01
名利之事,不争。
网络上常常出现这样一句话:“不争,则是胜利。”
仔细思考一下,如果不去争取,如何能取得胜利?在你年轻和中年的阶段,如果不积极争取,生活就容易遇到麻烦。至少要努力争取一些,工作上要有进展,生活开支也得充足。特别是对于男性而言,若没有经济基础,生活将会非常困难。
因此,在五十岁之前,人应勇于竞争,善于争取。能够同时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控制自身的欲望,这就是理想的人生状态。
五十岁过后,孩子们基本上都已成材,而自己也拥有了住房,经济负担也减轻了不少。与此同时,身体状况逐渐下滑,不再拼命追求,事业上开始有所退让,主动从职场上退出,或许这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在一次演讲中,稻盛和夫提到:“即便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培养人才,但要培养出超越自己的人才依然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选择接班人,并将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
对于一个组织,拥有接班人和接班流程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不受影响,实现“新旧交替”的顺利过渡。
对个人而言,如果有人接替自己的职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接班者,这也是人生的一项功德。
我的前同事老张在五十岁时辞去了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许多人对此感到遗憾,觉得他本应继续工作到五十五岁。
话说得很自私,但很实在。
放下对名利的追求,内心会更加宁静,也不再需要熬夜加班,身体也会感到更加轻松。
02
生活层次,低配。
仔细分析退休前后的生活,可以发现其中的层次差异。比如,参与的聚餐类型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退休后的聚餐层次相对较低。
在没有退休的人士聚集的饭局上,大家往往倾向于按照资历来排序。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坐好后,才能享受美食。此类饭局的开销通常也会比较高。
聚餐通常是针对客户或合作伙伴精心安排的,显得十分讲究。
如果你在五十五岁之后仍然沉迷于职场的聚餐,说明你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如果你已经退居二线,不再承担重要职位,参加聚餐时,可能会感到被冷落。人走茶凉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
除了避免参加聚餐,你还需要在家里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许多机构提供的补贴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一旦退休,这些补贴便会停止。生活方式无法迅速调整,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困扰。
我小区的张叔有个特别的习惯:每当别人需要打电话并且要用手机流量时,他总会主动靠过来,笑着说“用我的吧,单位给了流量费,反正用不完”。
最近,张叔已经戒掉了这个习惯。由于他退休了,单位提供的手机流量费和交通补贴都不再有。他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否则多余的花费都要由他自己承担,真让人心疼。
此外,由于职场中的互相馈赠而形成的礼节,也随着逐渐远离职场而被放弃。
在五十五岁以后,生活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小家庭。简单朴素,尽量控制开支,才是合理的选择。
03
接人待物,善良。
善良不仅是一个人最强的武器,也是生活中最可靠的后盾。
切勿等到自己身处困境时,才想到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他人的帮助。应在自己状态良好时,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留下深厚的情谊。
目前,许多五六十岁的人通常只有一个孩子,最多也就两三个。如果不依靠社会大家庭的支持,养老的挑战将会增加不少。
无论你多富有,如果生活得孤独无依,也毫无意义。即使是一个人去旅行,也应该与路上的人聊聊天、笑一笑,才会增添趣味,才能彼此照应。
从年龄的角度来看,约五十五岁的人通常对职场中的年轻人更为宽容,未来在工作中可能会再次碰到他们,这将对自己有所帮助;对周围的亲戚和朋友多一些善意,或许在养老时会与他们同行;对小区内的老年人多一些关怀,你对他们的好意,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自己的关爱。
那些自以为是、倚仗资历的人,最终将自己逼入绝境,却仍然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这值得深思。
04
退后一步,天地广阔;放下执念,现世安宁。
现在的幸福要珍惜,努力让自己实现理想的退休生活;未来的幸福则需要主动规划,不要被动等待。
进步与退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追求美好的晚年,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那些不知留有余地的老年人,常常认为自己依然年轻,毫无畏惧。
年龄就像一扇低矮的门,如果你拼命抬头,就会撞上门框。受伤的必然是你自己。
花儿总会再度绽放,而青春已不再。
如果能够保留一条退路,那么在经历风雨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沿途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