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吃货
第一次听说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减重门诊时,38岁的周萍(化名)是有些惊讶的,这么多年来,为了减肥,她几乎踩了所有的坑,还没什么效果,“我想着,不如到这里试试?”
今年是体重管理年,杭州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出体重管理门诊,那些走进社区减重门诊的居民,大多是中青年人,对他们来说,超重伤害身体,困扰情绪,甚至搅乱了生活的平静。
吃了“减肥药”,一天瘦了7斤
到潮新闻·钱江晚报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重门诊减重之前,周萍身高164厘米,体重145斤。因为胖,她有轻微脂肪肝,日常爬楼梯会觉得喘。“我觉得自己穿什么都不好看,衣服好难买。”
周萍嫌自己的小肚子、粗大腿、髋宽,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和体重做斗争,每年都在减肥的路上。
“你能想到的减肥方法我试过。”周萍如数家珍:埋线、针灸、减肥药、健身、节食……
她在健身房请过私教,300多元一节的课,一口气买了60多节,“每天都去,一次一小时,各种器械,强度太大,每次上完课我感觉自己都要死了。”
上了不到一半,周萍就把课送人了。
她吃过所谓的进口减肥药,一天就瘦了7斤,“浑身冒汗、上吐下泻,觉得要挂,再也不敢吃。”
她还跟着明星试过液体断食法,“就是秦昊的那个食谱,4天瘦了5斤,但是饿得只能躺着不动,一起来就出虚汗,而且情绪暴躁,那段时间,我女儿的一个小举动就能激怒我。”
这么多年来,周萍在减肥上花费了10多万元,但效果却不理想,“减的那段时间会瘦10多斤,但是一停下来就不行了。”
靠饿减肥,折腾出胃病
47岁的程先生(化名)也是和体重斗争多年,身高187厘米的他,体重最高时达到210斤。
“胖了什么毛病都出来: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程先生细数自己这几年中招的基础疾病,“我44岁就有糖尿病,我爸74岁才有,我比他还早查出来。”
20多岁的时候,程先生发狠减肥,“全靠饿,一天就吃两个拳头大小的肉包。”
那段时间,他瘦到了166斤,但是胃也搞坏了,用了六七年才慢慢养好。“结婚后就又胖起来了,也去过健身房、试过自己在家站桩,但都没办法坚持下去,停下来,体重就反弹回去了。”
这几年,年纪不算大的他健康问题却越来越多,让程先生觉得减重变得紧迫。
周萍和程先生都坦言,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胖:饮食不合理,油腻类食物吃太多,又不爱运动。
程先生笑称,“喜欢运动的,肯定都成不了胖子。”
25岁的小美也是如此,身高161厘米的她,体重高峰期是165斤。“主要是胡吃海喝呗。我特别爱吃火锅、烧烤,中餐晚餐都离不开,又不爱运动,自然就胖了。”
而让小美下定决心减肥的原因也是健康: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手术,而医生告诉她,肥胖是导致身体问题的重要诱因。
他们很意外:减重也可以吃饱
上个月开始,程先生和周萍走进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开始系统减重。
“我们首先要对减重患者进行评估,了解他的身体状况,排除原发性、继发性疾病,然后再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和运动指导,并辅助一人一方的中药茶饮。”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减重门诊负责人朱秋静表示。
小美也是在潮新闻·钱江晚报健康小站、杭州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体重管理门诊时,果断报名。
“我们为她制定的减肥方案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调整休息时间,以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吴长珍说。
小美回忆,在饮食上,她的午餐和晚餐则遵循“211”食谱,即两份两个拳头的蔬菜、一个拳头的蛋白质食物和一个拳头的主食。两餐之间会有加餐,吃一些坚果、水果、蛋白质粉。“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我却感觉吃得很饱。”
周萍和程先生的减重管理都是21天为一个周期,朱秋静解释,21天是习惯养成周期。
让两人意外的是,减重过程并没以前那么难熬。
“朱医生要求我们一日三餐都要吃,不能饿。”周萍感到惊喜,“而且可以吃火锅、也能吃麻辣烫。”
朱秋静给出的原则是:多吃蔬菜、多摄入优质蛋白、少吃油炸肥腻类食物,主食尽量吃粗粮、杂粮。“没有绝对不能吃的,只是不健康的要少吃。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活化减脂,能让人坚持下去,慢慢调整饮食结构。”
周萍和程先生各有一个微信群:全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多对一指导,一日三餐,吃之前,他们可以拍照发群,询问哪些能多吃,哪些要少吃,每周到门诊复查一次。
周萍日常喜欢吃面条、馄饨等碳水,现在她一周吃一次,“馄饨尽量自己买瘦肉去包,少在外面吃。”
两周下来,她觉得这样的减重方式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没有太大冲击,反而渐渐适应了。
她感叹:瘦下来原来很轻松
在运动上,因为体重基数大,朱秋静建议程先生暂时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每天可以快走半小时,或者去游泳。”
“我就不爱动,要是让我每天跑两圈,我肯定不行,但走走路倒可以,我现在每天遛遛狗,这也可以。”程先生笑着说。
年轻的小美倒是不排斥运动,她在医生的指导下还增加了运动量,每天坚持快走,还定期去健身房打卡。
在这样的减重方式下,小美三个月成功瘦了十五六斤。周萍两个多星期减掉了6斤多,和她同时开始的程先生则减了10斤。
“第一次觉得瘦得还挺轻松。”周萍感叹。
不过,吴长珍表示,体重管理是一件长期的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存在一劳永逸。
就如小美在减重后一段时间,没管住嘴,体重又有回升,“重新调整饮食后,就又瘦回去了,我这种易胖体质,没有捷径,要科学地吃,科学地运动。”
朱秋静也会反复强调,“最关键的是帮助减重者建立科学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让这些慢慢内化,而不是需要刻意坚持。”
就如程先生和周萍体重变轻后的感叹,“原来减肥也不用很痛苦。”对他们来说,只有坚持下来,在减重路上才能走得长远。
通讯员陈甜甜王阳洋尹丹琼
你可能感兴趣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