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科技小院的乡村振兴实践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05 09:07:04

掌上春城讯10月28日,滇池南岸的晋宁区二街镇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又迎来一批前来参观考察的人。

“目前已有数十个研学团队3000多人在马铃薯科技小院开展研学活动。”二街镇甸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龙介绍,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由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云南福贵磷化工有限公司和甸头村共同组建,是“校、企、地”合作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试验场。

“去年,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级科技小院,今年正在申报国家级科技小院。”张金龙说,不久前,经过严格评审与考核,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正式被批准为晋宁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标志着这个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科普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

“校、企、地”合作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甸头村是一个传统农村,村里的农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附加值较低,村集体收入微薄。

2022年9月,云南师范大学尚轶教授科研团队和云南福贵磷化工有限公司到甸头村开展实地调研后,决定共建马铃薯科技小院,共同探索以打造马铃薯特色农业品牌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路径。

按照规划,马铃薯科技小院将依托甸头村党委和二街镇党委,整合当地集体土地开展马铃薯特色种植,形成特色马铃薯种植区域,打造甸头村马铃薯品牌。同时,党员干部带头,吸引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融入马铃薯全产业链,让农民从土地流转和马铃薯种植中受益。

为加快项目落地,甸头村党委将此项目纳入2023年党建重点工作,积极向上级寻求帮助,最终在晋宁区委及二街镇党委的支持下,成功流转实验用地7亩、协调建设用地2亩、争取上级资金80万元,只用10个月就让马铃薯科技小院完成建设并投用。

去年以来,马铃薯科技小院聚焦马铃薯研发育种、土壤改良工作,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钻”马铃薯种子,实现马铃薯从块茎种植到种子播种的历史性突破,让彩色马铃薯变成甸头村产业发展的“金豆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马铃薯科技小院试种24亩紫色马铃薯获成功。“紫色马铃薯‘师大6号’是非转基因品种,平均产量1900公斤/亩。”张金龙说,在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的影响下,晋宁区内多个乡(镇)和区外多个县(区)的企业不断前来考察调研,和甸头村共同打造“农户+示范种植+订单回收”的合作模式,联农带农富农效应凸显。

“产、学、研”融合

助力乡村全面发展

晋宁区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顺利获评“云南省科技小院”,今年5月又完成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创建国家级科技小院的申报。

同时,甸头村党委及相关单位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乡村研学、乡村振兴研修提供优质资源,持续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和研学基地建设示范点。目前,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已成为晋宁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领跑者。

不久前,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成为晋宁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接下来,马铃薯科技小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晋宁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和学习体验。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收获等,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感受农业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还将邀请农业专家、科技工作者、驻科技小院科研团队等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解答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疑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甸头村马铃薯科技小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马铃薯科技小院将持续开展教育科研、党建研修、生态研学、文旅融合、劳动实践、乡村振兴研修培训、营销策划、教育信息咨询、外出参观访问、考察学习、承办会议活动、项目管理等服务。今后,马铃薯科技小院将继续秉承“科技兴农、教育为先”的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农业人才贡献力量。同时,马铃薯科技小院也将积极推广当地特色农特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