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大讲堂”走进西京学院听“秦腔一枝梅”讲“大秦之腔”

身边24小时 2024-11-08 12:14:18

秦腔演员与西京学院师生合影。(受访单位供图)

“西北的黄土有多厚,秦腔的根就有多深……”11月6日晚,第十届秦腔艺术节“梨园大讲堂”第二期活动走进西京学院。在秦腔届有着“秦腔一枝梅”美誉的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走上讲台,以“讲演并用”的形式,为校园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大秦之腔》的精彩讲座,系统梳理了秦腔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唱腔与表演特色。

“一提到秦腔,不少人想到了‘吼’,这是秦腔给外人最直观的印象。对于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不全面。”李梅在谈及秦腔的唱腔及特点时表示,“吼”源于露天舞台,宽音大嗓、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是秦人情感的抒发,如陕西人的性子一样直来直去,豪迈、奔放。但与此同时,秦腔又不全是吼,秦腔的小生、老生、小旦、正旦等角色行当,都有许多唱腔委婉缠绵而又清丽。

“秦腔的声腔有两类,一类是苦音,一类是欢音,这两种唱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的最大特点之一。”李梅表示,“苦音唱腔高亢、激昂、浑厚、深沉,主要表现剧中人物的悲痛、凄怆、伤感等情节;欢音唱腔则欢快、明朗,主要表现人物的喜悦、热烈、高兴等情感……”

“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在李梅细致解析秦腔艺术特色的过程中,多位秦腔演员带来精彩表演,让秦腔知识化为就在眼前的生动演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青年演员杨力,以秦腔《斩单童》选段为例,将花脸行当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第四届戏曲红梅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耀栋通过秦腔《群英会》,展现了秦腔武戏技艺及精妙的舞台效果,彰显着秦腔这一古老剧种的传承活力和非凡魅力。李梅也亲自为现场师生带来了秦腔《再续红梅缘》中的经典唱段,赢得满堂彩。

“‘梨园大讲堂’不仅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更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亲身体验了‘大秦之腔’的独特魅力,我的内心无比激动。”西京学院传媒学院学生董佳伟向记者表示。西京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王钰卓则感慨,通过讲座,自己对秦腔艺术的了解更加全面了,“之前,我对秦腔的了解只停留在‘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这句民谣上,今天听了李梅老师的讲座,系统地了解到秦腔的历史、特点,理解了秦腔承载着西北大地厚重的历史和陕西人骨子中的豪迈与热情。我也从现场表演的青年演员身上看到了我们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坚守与传承。”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编辑冬天)

0 阅读:0
身边24小时

身边24小时

随时随地,关注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