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公布了一组数据:到2035年,全国将有150万小学教师和37万初中教师过剩。
读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愣了一下。
按一个普通小学30个老师计算,相当于6万多所学校的教师编制。
不过仔细想想,这事好像也不太意外。
2022年全国新生人口只有956万,比2016年的1786万少了将近一半。
人口红利在消失,教育需求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但要说教师这个行业真的会大规模裁员,恐怕很多人还是不太相信。
确实,教师行业一直是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
考上编制,安安稳稳一辈子。
寒暑假每年固定,工资虽然不高但很稳定。
这样的工作谁不想要?
但现实正在悄悄改变。
北京丰台区和天津西青区已经开始试点教师退出机制。
末位淘汰、绩效考核,这些在企业里常见的管理方式开始进入教育系统。不合格就得走人,教师这个铁饭碗正在变成瓷饭碗。
钱的问题最直观。
2024年初,多个地区传出拖欠教师工资的消息。
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医疗支出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支出自然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优先级最高了。
2023年,多个省份的教育经费增长率创下新低。
政府养不起那么多老师,逐步减少编制就成了必然选择。
这事说起来挺残酷,但确实是实打实的财政压力。
教育资源分配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拿深圳来说,一个重点中学的教师岗位,能让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挤破头。
但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学校招不到老师,就算招到了也留不住。好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难。
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更是直接。
在线教育平台上,一节好课能让几万学生同时听。
AI技术发展这么快,批改作业、出题、分析学情,这些原本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的工作,现在几秒钟就能完成。
有人说这些技术只是辅助工具,永远取代不了真人老师。
但问题在于,它确实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老师能教的学生越来越多,需要的老师自然就越来越少。
更关键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
现在的家长不再满足于老师只教知识。
他们要求老师懂心理学、会沟通、能因材施教。
教育部的师德考核标准都快赶上企业的KPI考核了。教书育人变成了全方位服务,压力可想而知。
压力大、待遇低,年轻老师开始用脚投票。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教师流失率创下新高,特别是29-39岁这个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正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他们的选择很能说明问题。
有意思的是,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人数还在增加。
2021年报考人数达到880万,创下历史新高。
大家还是觉得教师这个行业稳定。
可现实是,考上了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
这里面的落差挺让人唏嘘的。
日本的经历值得参考。
他们从90年代就开始面临教师过剩问题。
采取了裁减编制、提高门槛等措施。
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老龄化、人才流失等新问题。
这些问题现在在中国也开始显现。
整个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未来,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成了必需品。
但问题是,教这些能力的老师,自己得先具备这些能力才行。
未来,教育就会变成培养人的事业,不只是填鸭式。
当培养人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教师这个职业自然也会跟着改变。
这种改变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且,就像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没有电脑的办公室,未来的学生可能也很难想象没有AI助手的课堂。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