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茜
近日,不少网友发视频称,重庆的一些轻轨站点内摆了很多小吃摊,俨然有些“小吃街”的样子。在各大城市还在争论是否允许乘客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时,重庆却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将小摊小贩引入了轻轨站内,让人直呼“太超前,太全面”“这还怎么换乘,我不得走一路馋一路”。
想象一下,当上班族空着肚子奔进早高峰的地铁站内,迎面碰上摆满包点、凉面和牛奶的小摊位,是不是会心生一种“刚刚好”的幸福感?当结束了一天忙碌的人们,在站内就能买到才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蔬菜,是不是也会被这一瞬间的“小确幸”击中心巴?重庆的轨道交通,跑出的不只是风驰电掣的速度,还“跑”出了便民惠民的温度和活跃地摊经济的力度。
有人盛赞重庆地铁的“烟火气”,也有人提出了食品卫生和公共安全的考量。比如,轻轨站、地铁站内空气相对流通不畅,食物更容易变质;乘客围在一起选购食品,可能会因拥堵而发生推搡踩踏事故。还有人认为,车厢内食物飘出的异味、个别人随手扔掉的包装袋和食盒等,都会让出行体验“打折扣”。
公众这种种疑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重庆“背篓专线”刚出来时,大家关于“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给其他乘客出行带来困扰”的讨论。当时,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得很干脆:“我们的公共交通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和扁担!”这些年来,有人去上班,有人去卖菜,两个群体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交汇,各得其所、各有其乐。此次面对公众关于轻轨站内摆摊的讨论,重庆轨道交通方面也表示:有正规的招商渠道,是在宽裕的地方进行摆摊设点。用人性化安排呵护烟火日常,用制度设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这样的城市有暖意、有魅力。
城市发展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杭州图书馆免费向拾荒者开放,广州夜市推行“高效服务包容监管”,长沙地铁专设“纳凉休息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它对不同阶层人群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我们感动于城市的包容与友善,也乐见城与人“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