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刘朋朋通讯员吴子俊
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左手拿起电焊面罩,右手紧握焊枪,两块钢板之间,焊花闪烁,他神情专注地开启“绣花”模式……
这是中铁山桥焊接特级技师张明的工作日常。工作17年来,他勤学苦练,醉心于焊接技术攻关,参建了港珠澳大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20余个国内外重点工程,在跨山越海的钢桥之上“焊”出中国质量。
张明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大国工匠”等荣誉。11月1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正式公布,张明入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实干:一把焊枪啃下“硬骨头”
2016年,张明参与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支点工程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该桥于2022年建成通车。这是首个采用欧洲标准的全焊结构、超厚板、公铁两用钢桁梁桥,超厚板达到110毫米,创下桥梁制造的“新厚度”。
钢桁梁桥由箱型杆件组成,支座上的箱型杆件构造复杂,内部间距狭窄,制造质量要求高。
“它的空间特别狭小,钻进去都很费劲。因为焊接角度苛刻,焊缝填充量大,应力变形不好控制,所以焊接要求很难达到。”张明回忆说,他只能挤进宽仅370毫米的狭小箱体内,几天下来,焊缝检测合格率不到一半。
此外,为了防止出现焊缝裂纹,厚板需要预热到100℃后方可焊接,箱体内即使有通风设施也闷热难耐。
没有捷径可走,张明与焊接工程师反复试验研究,一次次优化坡口的角度和尺寸,将原先“双坡口焊接”方法改进为“单坡口、背面加钢衬垫熔透焊接、分布组焊”,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100%。他带领团队,采用新工艺,硬是靠着一双双手、一把把焊枪,焊完了近13万吨钢结构。
巧干:一马当先蹚出“创新路”
狮子洋通道项目是张明参建的又一重点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珠江口第一条双层过江通道,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首座主跨超2000米级的双层悬索桥。主桥狮子洋大桥“一跨过江”,创造了主跨跨径、车道数量、主塔塔高、锚碇基础、主缆规模5项世界第一。
在钢塔焊接中,为改善焊缝外观质量,减少焊缝修磨工作,张明勇当创新先锋,带头进行小型协作机器人焊接设备的应用试验研究。
认真观察、反复试验、优化参数……张明不断调整设备上支架的角度,使其完美适配焊枪的焊接需求。同时在长直焊缝焊接中采用角焊缝跟踪器焊接,保证了焊缝的成型质量。
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应用,使焊缝外观质量明显提高,表面均匀,成型美观。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焊接工作条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能干:一往无前铸就“焊匠魂”
由于桥梁工艺要求的不同,每一个项目对张明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是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梁,大桥主塔高182米,为全国首座无纵筋钢壳混凝土组合塔,将于今年年底实现主桥合龙。
钻研工艺,精益求精,张明充分结合自身丰富的焊接经验和对设备性能的了解,针对大桥工字梁多、主角焊缝焊接熔透的特点,调整设备、优化工艺,一举实现了“T型接头”不开坡口焊接熔透的目标。减少了繁琐工序,使杆件的周转次数大幅降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每一条焊缝都是桥梁的生命线,关乎桥梁的安全,看着自己亲手焊接的桥梁横跨在江河湖海之上,崇山峻岭之间时,心里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秉承匠心,胸怀丘壑。眼下,张明正在带领班组同事们参与狮子洋大桥的焊接工作,他们用手中的一把把焊枪连接天堑,用精益求精的工艺技术,不断擦亮中国桥梁这张国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