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吴三桂借清兵这件事。
因为吴三桂借清兵这说法,只是明清之交时候的一个小误会。最早是北京百姓在知道清军打赢、李自成逃跑时候,有过吴三桂借清兵传言,但很快就发现来的是多尔衮,于是顺理成章迎接多尔衮去了武英殿;再就是南明当时也一厢情愿把吴三桂当做申包胥,北上的左懋第还带来大量给吴三桂的军费,结果吴三桂拒绝接见,左懋第的军费也被清廷强夺了。所以吴三桂借兵这种说法,纯属当时一些亲明人士一厢情愿的想法,很快这个误会也澄清了。
倒是清朝这边保留了吴三桂最初的来信。此时清军早已总动员,正在从蓟镇入关的路上,收到吴三桂来信。信中确实有合作给崇祯报仇说法,但吴三桂这么说更多是一种谈判技巧,先漫天要价,再坐地还钱。多尔衮也压根就没有接他这个报价,多尔衮的回信直接批评了过去大明朝廷和吴三桂的错误,然后表示自己既往不咎,吴三桂投降的话还可以给王爵。于是吴三桂麻溜答应了。后来也完全按照多尔衮的意见走的。
所以后来清廷对这段经历概括是:“吴三桂当明季闯贼入京时,穷蹙来归。”本来就是投降,只不过第一次稍微扭捏一点而已。
所以说,吴三桂压根没有真正借兵的想法,作为十几年的老对手,此时没人比他更懂清朝。吴三桂也不至于傻到以为清军需要自己才能入关,更不至于觉得清军还会跟自己合作。所以这时候去信,就是看看投降价码而已。事实上,这时候的清军早已总动员,准备从蓟镇入关,洪承畴都把战略战术说明白了。只不过收到吴三桂来信,改走了山海关。
因此,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关键,是清兵从吴三桂据守的山海关入关,而不是靠吴三桂开关清军才入。吴三桂在这个过程中对历史进程没多少价值,价值都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