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碧道水清岸绿,新铺沥青路平坦宽敞,街头巷尾干净整洁,风水塘成村头小景,出门见绿移步见景……走进广州市白云区大源街米龙村,优美宜人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大源街了解到,近年来,米龙村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以深化“百千万工程”、提升城乡品质为着力点,锚定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环境卫生整治、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等重点,坚定方向,加大整治力度,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美化绿化乡村容貌,厚植城乡靓丽底色
“乡村振兴,人居生态环境是‘第一印象’,通过改造村中微空间,以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形式织补拓展绿色空间。种花种树能够美化家园,增添不少绿化景观,增加村里含绿量。打造口袋公园,种植花草树木,布置石桌、石椅等休闲锻炼设施,让村民群众得实惠。”米龙村相关负责人表示道。
据了解,近年来,米龙村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积极鼓励村民合理利用空闲地、撂荒地、边角地、清拆地等建设“四小园”,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等,让村民广泛参与到自家“四小园”规划布局、建设及花草树木、蔬菜栽植中,充分调动其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米龙村共建成“四小园”10处,建成小花园2个,小菜园4个,小果园1个,小公园4个。其中,今年以来,米龙村将乡村绿道旁约8亩撂荒地进行环境提升,打造成村庄小菜园,种植应季蔬菜,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此外,为充分利用村有限的空间资源,还精心规划了一批绿化停车场,通过在停车场旁、两排停车位之间、车位末端、场地边缘等地植树、铺设草坪,提供停车便利的同时也美化环境。
夯实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生活品质
米龙村大力优化辖内垃圾分类设施的布局,升级改造2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以及新增2个垃圾收集房,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10场,安装28套农村投放点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深度全方位覆盖,营造垃圾分类处置良好氛围。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引进专业保洁公司,建设垃圾中转站2个,配套环保桶600个、转运车12台、保洁员35人,实现日产日清,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加强农村厕所建设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升级,排查安全隐患,安排专人保洁维护,保持厕所干净整洁。2024年米龙村因地制宜新增建设米龙东南路公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投放点在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太显眼,但却是环境卫生中最基础的一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村、经济社的垃圾投放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便于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受到群众的好评。”米龙村相关负责人说道。
党建引领环境整治,点缀美丽乡村画卷
“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村民不仅把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清理干净,还积极参与到了全村的环境整治行动中,为扮靓乡村贡献力量。”家住米龙村八社的贺伯说。
据了解,米龙村坚持党建引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突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通过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形式调动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积极号召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身边更多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扎实开展“四边”整治行动,针对田边、沟渠边、山边、屋边的垃圾清理、环境美化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日常维护和常态化整治,开展入户宣传,促进群众养成规范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凝聚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米龙村共出动人员166人次,清理垃圾45余车、清理村内巷道、房前屋后乱堆乱放65余处、污水沟12处等。
米龙村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人居环境,以“小切口”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用“绣花功夫”点缀美丽乡村画卷,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地见效。
文|记者符畅通讯员大源宣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