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城人基因里的灯彩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15 17:08:02

□陈钰芳

“赣江源头谱新章,山清水秀世无双……”近日,笔者走进石城县文化艺术中心,耳畔响起《石城颂》歌曲的旋律。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赖密玲手拿茶篮灯,正在指导灯彩兴趣团的成员们学习灯彩舞,现场载歌载舞,魅力四射,虽是排练现场,也足以令人震撼。

“练习灯彩舞能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业余生活,还能锻炼身体呢。”据赖密玲介绍,整个灯彩兴趣团队40余人,年龄均在45岁左右,正在为某个重大活动文艺晚会做准备。

“石城灯彩节目是每次演出的‘重头戏’,既代表了祝福,又传承了非遗文化。”赖密玲说,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各类活动庆典,在旅游景区内、各个晚会上都会看见它的身影。

灯彩在每次活动和旅游景区频频“露脸”,老百姓为何都对其偏爱有加?石城县文化馆馆长熊军斐兴致勃勃地说:“在石城方言中,称男性为‘丁’,‘灯’与‘丁’近音,舞灯便代表祝愿人丁兴旺、家宅吉祥之意。因此,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已经在每个石城人心中根深蒂固。”

“石城灯彩不只有茶篮灯,还包括龙灯、狮灯、马灯、蛇灯等几十种,均以各色纸张和竹篾通过编、扎、画、剪、贴等手段精制而成。”熊军斐接着说。据了解,石城素有“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之美誉,灯彩文化绵延了上千年。2008年,石城灯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石城的广袤城乡,已经发展了300余支灯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石城灯彩活动的参与群体越来越大,覆盖着各个年龄层,但如何让石城灯彩跳出“县域”,更快“出圈”?近年来,石城县积极探索“文旅+非遗”“节会+非遗”等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动石城“非遗”与旅游融合化发展之路。

“我们积极把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到音响、服装、舞蹈和灯彩表演中,创作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灯彩节目,让石城灯彩焕然一新。”石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石城灯彩焕新后,该县乘着全域旅游发展东风,积极将灯彩、砚台等搬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舞台”,灯彩踩街、灯彩展演、摄影大赛作品展、大型花灯灯具展、民间灯彩表演等活动陆续走进景区。另一方面建立非遗展馆、非遗作坊,将非遗文化纳入旅游路线,将石城灯彩作为文创产品,让游客近距离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传统文化。

如今,石城灯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作为重头戏,频繁亮相于各个节日的文化舞台及展台,在群众和游客的口口相传中声名远播,逐渐成为该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0 阅读:0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