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尽览七十年翰墨风华:“华实代新迭奏扬波”——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建校七十周年特展举办

金羊网 2024-11-16 23:43:59

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东南角有一幢红砖墙、绿琉栏、白槛墙的仿苏式建筑,因1958年随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南迁广州而建成并沿用至今,得名为“附中南楼”。

当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也随之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从这里,走出了汤小铭、王玉珏、林墉、梁明诚等画坛名家。

现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由广州美术学院指导、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共同支持、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赞助的“华实代新迭奏扬波——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建校七十周年特展”,于11月8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展出至12月8日。

展览系统梳理了学校历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与创作成果,以教学初心、创作动机和情感因素为线索,呈现对人才培养的回顾,关联起70年的不凡岁月。

“70年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始终秉持艺术教育的初心,以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己任,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潜能激发,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艺术精英。”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所言,扎实的基本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是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给每位学子最珍贵的赠礼。

岁月历练筚路蓝缕

走进一层展厅,红色背景墙陈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档案资料、校史大事记、历任与现任教师名单以及历任校长的代表作品,呈现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经过多番历练的历史,是一代代“附中人”的集体回忆。

展览开场,由第一届学生缪爱莉创作的水彩写生《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门》带领观众追溯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源头。

该幅水彩画创作于1954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建成之初,从画面中淡黄色的校门往里看去,校舍幢幢,高树丛生。作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前身,该学校是新中国最早的美院附中之一,著名国画家关山月为首任校长。

沿参观路线移步,泛黄的毕业生合影、学生下乡的写生照映入眼帘。

上世纪70年代,经历短暂停办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于1978年复办。从该时期的招生简章、教学大纲、活动照片中可以发现,学校在复办后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力求跟上新时代的美术人才培养需求。

一层展厅的后半部分与三层展厅相承接,讲述着辉煌的“艺术学成”主题,主要陈列了1930年前出生的历任教师作品,如麦华三的《题十香园》、李雄才的《阳朔碧莲峰》、杨之光的《青年突击队队长》等。两处空间的展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种类,大多为历任教师在校期间的研究和创作成果。

“建校70年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使命。”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表示,附中秉承广美“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的校训,历经风雨,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一所中等美术学校。

艺术教育固基求精

展厅二层高厅,挂有70个镜框、约380幅校藏学生速写作品,是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生参加下乡艺术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的印记。

“真正的速写训练和临摹照片不同,它更重视对客观生活的观察、发现、捕捉和强化。就像训练一个猎人,发现猎物比枪打得准更重要。”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杨峻站在自己学生时代的画作前,为记者分析、介绍。

他说,广州美术学院附中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速写教学,重视速写与创作的关系。如今,他也坚持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重视速写在造型学习和创作学习中的作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艺术素养。

二层展厅呈现了附中各学科多年积累的教学成果,从学生的素描、色彩、创作、设计基础等专业课校藏作品,到文化课教案与手抄报作品,以及教师对各学科的介绍视频。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樊林告诉记者,展厅的画架上每天展出一幅在读学生现阶段的课堂习作,展现出附中学生朝气蓬勃的学习状态。

附中在坚持传统和强调扎实的写实功底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培养。在艺术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坚持开设创意设计、国画、连环画、下乡艺术实践等专业素养课程。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展览和学术讲座,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扎根岭南,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植于血脉的文化传统,持之以恒、美育浸润,续写美术教育的新篇章。”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党支部书记何军表示,一脉相承的固基求精、与时俱进的吐故纳新,使得附中学子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审美赋能与艺术“教益”。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校长胡宇则表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将锚定中国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持续推进基础教学、专业教学、文化素质教学以及美术设计创作多元一体的发展模式。“70年,不仅是历史记忆里的时间刻度,更是通往未来的因果线索。”胡宇说。

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二楼展厅中央,整齐摆放的旧座椅、旧教具还原昔日学子上课的场景。樊林表示,这种独特的展陈形式营造出时空交错感,能够强化观众在视觉空间上获得的“凝视”场域。在斑驳的椅背上仍留有依稀可辨的“92年某班”的字样。这些旧物件均来自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南楼。

附中南楼呈南向凹字形的长条状结构,东西延伸,共四层32开间,成为校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2022年被正式列入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如今,附中南楼依旧素裹红装地屹立在绿树掩映之中。它不仅是附中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每个“附中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展览结束后,我们将会把此前收集的旧桌椅、旧教具放到四楼404教室进行展示,尽量还原昔日附中人上课的场景,让大家回味、留念。”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黄冬梅一边推开教室的灰绿色大门一边说。里面保留了原始教室样貌,目之所及是锈迹斑斑的吊扇、绿色天窗、泛黄的灯管。

这间唯一未被改造的旧教室成为了“老古董”,见证着一代代附中学子青涩的起步。

很多享誉海内外的知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和设计家曾在这里初显才华。今天,这里陈列了他们其中一部分代表性的创作成果。一批批的艺术硕果,发展与反哺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乃至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与创作体系,使之越发人才辈出、叶茂根深。

“美术基础教育者,必须秉承使命,牢记责任,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者、美好生活的设计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艺科融合的引领者、创新人才的培育者。”林蓝表示,附中四年,给予她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人格和精神的塑造。

画技与情怀在一代代学子中传递,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也迎来了70周年华诞。新老校友回家相聚,共叙师生之情、同窗之谊。

绿色合影墙和祝福标语让校园焕发新颜,但不论年月如何更迭,红砖南楼里总有一间老教室在等着“附中人”,里面存放着他们最初的感动以及融入血脉的艺术触觉。

文|梁善茵朱绍杰

图|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提供(除署名外)

0 阅读:0

金羊网

简介: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