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项羽没杀了刘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傲慢+仁义+失算”的致命组合。 首先项羽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当时项羽如日中天,手握40万大军,而刘邦只有10万兵马,实力悬殊。项羽觉得刘邦不过是“侥幸先进了关中”,构不成威胁,根本不值得脏自己的手。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看着一个刚入门的小师弟,觉得“我一出手就能灭了他”,所以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 其次项羽的性格里有贵族式的仁义。他自诩西楚霸王,讲究光明磊落,不屑于玩阴的。范增多次暗示他除掉刘邦以绝后患,但项羽觉得在鸿门宴上设局杀刘邦有失身份,不够光明正大。这种“道德包袱”让他犹豫不决,错失了良机。 再者项羽在鸿门宴上其实已经被内部矛盾牵制。他的叔叔项伯,偷偷给张良通风报信,还在宴会上护着刘邦。项伯代表了项羽阵营中一部分希望避免内斗、维持和平的势力。再加上刘邦的示弱和花言巧语,让项羽更加动摇。 最终项羽的骄傲、仁义和内部掣肘让他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一马。这一放放虎归山,最终刘邦逆袭,建立了汉朝,而项羽自刎乌江。 鸿门宴的教训向我们表明:机会转瞬即逝,过度的自信以及道德上的负担,有时会致使人们错过关键的决策。如此一来,问题便产生了:倘若你处于项羽的位置,面对刘邦的示弱以及内部所承受的压力,你将会选择将其斩草除根,还是在坚守仁义与滋生骄傲之间犹豫不决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历代多以阴险小人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