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北京市民政局与首都文明办联合举办的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主题活动榜样揭晓暨风采展示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上公布了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十大人物(集体)。他们有人关爱老人,有人温暖儿童,有人救危扶困……不一样的岗位书写着同一个故事,那就是民政为民,初心不改。
民政人演绎民政故事
舞台上,白衣翩跹,一群舞者用肢体引领着光,照进每个人心中。由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系统职工表演的舞蹈《像光一样》拉开了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主题活动的序幕。这是一场风采展示和榜样表彰融合的主题活动,舞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源于民政人的工作日常。
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北京民政人把岗位经历进行了艺术化加工,充分彰显了热血拼搏、积极进取、爱民为民的首都民政人形象。音乐剧《暮色之光》讲述了民政人如何为老人创造幸福晚年生活,访谈节目《帮扶之光》介绍了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如何扎根基层扶弱助困,北京市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讲解班的配乐朗诵《追寻荣光》把英烈荣光带到舞台,澎湃出奋进力量。
还有访谈《守护之光》、演讲《繁星之光》、短片《幸福之光》等节目,点滴微光,汇集璀璨星河。
树榜样砥砺干事争先
“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主题活动是“北京榜样”活动的子品牌之一。该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从榜样身上汲取为民爱民、担当奉献的精神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新时代首都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介绍,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主题活动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市民政系统23家单位推荐的个人31名、集体15个。经过组织推荐、网上公示点赞、初评、复评、市民政局党组会审议等程序,共评选出榜样人物(集体)10个、榜样人物(集体)提名奖20个。这些民政榜样大多来自本市民政系统基层一线,涵盖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殡葬服务、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等领域。此次活动现场揭晓今年榜单的同时,还为十大榜样人物(集体)进行了颁奖。
民政榜样把对党忠诚和民政宗旨融入为人民服务之中,努力让民政工作更有“温度”,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用实际行动诠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深刻内涵,在解决群众生活小事中,做好为民爱民的大文章。
下一步,北京市民政局将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展示民政榜样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讲好民政故事,开展系列礼遇榜样活动,在全市民政系统形成“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浓厚氛围。
2024年十大榜样人物(集体)名单
用爱托举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逸安园护士王烁
王烁,女,1992年3月出生,在养老服务一线工作12年,用爱心和专业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曾经有一位不言不语、表情淡漠的失能老人,老人满身污渍、多处压疮。接管老人照护工作后,王烁耐心为老人做好日常清洁护理,还与医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等多学科联合探讨,制定了专属照护方案。经过她的照料,老人健康情况大大改善,甚至对她说出了一句“谢谢”。这是老人入院后说的第一句话。
王烁考取了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证、健康管理师高级资格证书,被大家誉为“值得信赖的降糖好帮手”。她多次荣获北京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首届全国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民政福利企业的“领头雁”
■北京迷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张志利
张志利,男,1979年9月出生,坚守助残扶残初心使命,扎根首都民政福利企业。
他带领技术研发部门攻坚克难,申报相关专利8项,加快了产学研成果产业化落地进程;累计安置300余名残障职工集中就业,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为残疾人个体累计创收、创造利税及投入残障职工保障资金累计3亿元;带领公司以电商形式拓展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并进,2020年创立了全国首个残疾人手语带货直播团队“指尖舞者”,开展“互联网+网络营销员”技能培训,帮助广大残障职工和居家残疾人学习互联网知识和新媒体创收技能,累计帮助近2000名残疾人获得灵活就业收入近110万元。
以青春护夕阳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主管李鑫月
李鑫月,女,1998年4月出生,2019年进入北京健康养老集团工作,北京市首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运营主管,带领团队持续奋战,在18天内将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从蓝图变为现实。
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集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复娱乐、集中养老等多功能于一体,探索打造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场景。李鑫月带领团队,依托“北康养e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出“京慧养”居家整合照护服务,建立“管家式服务”工作机制,提供158项居家养老服务清单,通过“5+N”养老服务团队,让居家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规范化的照护服务。自开业运行以来,通过开展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助洁、理发、助餐等服务,累计惠及1.9万余人次。
服务走心救助更有温度
■顺义区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站长雒星博
雒星博,男,1989年12月出生,带领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温馨、周到的基本生活救助,以实际行动兜住兜准兜牢民生救助底线。
他做患重病受助人员的“临时监护人”,为他们联系协调医院救治直至病情稳定,联系协调户籍地民政机构送他们安全返乡;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走失十余年的曹某与母亲重逢,为受助人员照亮回家路。两年多来,累计救治、救助304人,跨省护送返乡16人,帮助13人成功寻亲。
“婚姻哲学家”见证爱守护爱
■昌平区婚姻登记处九级职员高静高静,女,1984年10月出生,熟悉婚姻登记业务,擅长解决疑难个案。
近两年来,她协调办结特殊案例50余件,牵头制作“办不成事”台账并逐一梳理,推动“未诉先办”,收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表扬件20余件,荣获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优秀案例;将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通过上门服务等方式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办理婚姻登记提供方便,近年来共上门服务60余人;将新时代新理念与传统婚嫁文化结合,在古代结婚缔约的形式上,创新制作特色“婚书”,以精美卡片形式发放给前来登记的新人;深入基层,通过授课、宣讲等形式,拓宽基层婚俗改革新渠道。
把老人小反馈当成大事干
■怀柔区养老服务事务中心副主任任建潼
任建潼,男,1990年1月出生,始终把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自己的使命。
当接到研究制定怀柔区养老助餐服务政策的任务,他白天深入基层摸实情,晚上加班加点做方案,拿出“拼命三郎”精神,连续奋战近两周,圆满完成了任务。当一位老人因退费问题找到了他,他把老年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安抚老人情绪,反复电话沟通,并赶赴机构实地协商退费事宜,经过近2个月不间断协调,老人支付的37万元如数退还。还有一位老人反映某养老服务驿站馒头售价贵的问题,面对问题,他不推诿、不逃避,召集相关驿站运营商召开了一场“馒头会”。会上,他将从不同渠道购买的馒头摆成一排,结合馒头售价及大小,直观反映驿站馒头定价是否合理。最终,驿站运营商同意降价,老年人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
14年走好与民同行每一步
■延庆区社会福利管理中心负责人袁歌
袁歌,女,1985年10月出生,在民政岗位上工作14年,见证了新人的喜悦,解决过老人的烦忧,守护着儿童的成长。
她推动延庆区11名患重病重残的孤儿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并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在她的帮助下,患先天唇腭裂、生活艰苦但仍坚持长跑梦想的孤儿小智,顺利参与了国家级教练指导的长跑集训;天生脑发育不全的孤儿小帅有了量身定制的膝足踝矫形器,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已经能够独自扶着栏杆前行和后退。
她还注重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的精准管理和主动服务,协调区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定期核对机制,制定政策措施,指导乡镇(街道)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多种渠道核实残疾人身份变化情况,主动加强入户走访,帮助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完成补贴申报,把政策落到实处。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北京市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讲解班
北京市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长期致力于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编印以弘扬李大钊同志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的系列红色书籍,成为传承红色血脉的践行者。讲解班坚持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讲好革命故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开展“入党第一课”、设计名人墓讲解路线和红色文化“五进”主题活动等,向公众全面展示长眠于万安公墓的革命先辈、名家巨匠的生平故事和精神品质,成为具有强烈时代感召力、顽强生命力、深远影响力的红色品牌讲解团队。
“红墙意识”融入养老服务
■西城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
西城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坚决把养老服务工作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摆在首位、放在心上。
深入实施医、食、住、行“四大民心工程”,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指导养老驿站全面开展陪诊、代取药等适老服务;创建“父母食堂”品牌,周助餐量从3000人次升至5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出台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在全区设置300个敬老打车点,助力老年人便捷出行。
持续探索养老服务保障机制,以全面提升西城区养老服务能力的“十件事”为抓手,推动落实以养老助餐、旅居康养、老幼融合、探访关爱、辅具租赁、人才培养等为支撑的“1+N”养老服务政策。
在全国积极探索开展“候鸟式”旅居康养,与京津冀蒙28个地区民政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挂牌6家异地康养示范基地,通过“冬南夏北”旅居康养服务,满足新一代老年人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扎根基层助困扶老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扎根街道、社区,15年来,围绕人口老龄化、社会救助关爱等方面,直接服务困难群众和老年人等4万余人次,覆盖200余个社区。
积极探索“多元参与递进式帮扶”特色救助服务模式,为流浪乞讨人员、困难独居老人、流动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生活保障、社会融入支持、康复护理等救助服务。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慈善救助”公益机制,推行预防为先的发展型救助服务,推动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上百名志愿者参与帮困、扶残、助老等身边慈善公益。持续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重点为失智、高龄独居孤寡、残疾人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累计为100个社区、上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