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忆苦思甜会,请了我们大队第二生产队的一位曾经给地主家打过长工的刘大爷讲述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恶霸的滔滔罪行。
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选择在我们学校搞这个活动。记得当时有背照相机的两个人一直跟着拍照片。后来才懂了,那两个人叫做记者。
我们的教室是在老庙下面院子左侧一排房子的第一间。当时没有像样的课桌,我们的课桌就是用胡基和土坯砌起来的那种。桌面上有条件的同学就从家里拿几张报纸或者有户县农民画那种画报封面拿浆糊贴一下,桌面光溜溜的,也挺好看。我的桌子上贴的是一个《红灯记》海报的图案,是二叔父从他们专业连里拿回来的。海报上铁梅和李奶奶共同高举一盏红灯,两眼充满坚定和刚毅不屈地注视着前方。
我们的黑板就是在墙上用水泥抹的一大块长方形墙,用黑色墨汁和点水,用刷子刷黑了,就可以用粉笔在上面写字。这个需要过一段时间再刷黑一次。讲台是用砖砌的一块高出地面约15公分左右的台子。讲台边上放着我们班唯一的一张木桌子,那就是老师的讲课桌。
记得老师前一天就很隆重地让我们做好准备。主要是要穿戴整齐,最好是蓝裤子、白衬衣,就像六一儿童节时候那样,说人家到时候要拍照片的。再就是要准时到校,不能迟到。
我回家就跟妈妈说了学校老师的这些要求。妈妈有点难为情,白上衣倒是有一个,就是蓝裤子还没有。去村里借了一圈,也没有借到。回来后妈妈有点忧愁。我也有点倔强地嘟个嘴,没有体谅到妈妈的难处。
妈妈看我这个样子,沉默了一下,就说:
”你爸爸有一个当兵带回来的军用蓝裤子,妈妈一直舍不得,要不给你改一下尺寸,你看行不行?”
我也不知道行不行,就说:
“反正老师说的是蓝色裤子,军用的蓝色裤子应该可以的吧。”
妈妈那天晚上连夜在煤油灯下(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有电灯)给我在缝纫机上拆拆缝缝的折腾了大半个晚上,终于把爸爸的那个军用蓝裤子改成了我的蓝裤子。第二天我就是穿着这个改造后的军用蓝裤子去上学的。没有想到,还惹得大家一阵羡慕呢。
进了教室,我们个个眼巴巴地等着忆苦思甜会开始。其实,我们更是期待背着相机的那两个人出现。可是,一直到第二节课上完了,才等到两个记者和贫下中农刘大爷在大队支书的带领下出现在校园里。
于是,校长“当啷,当啷”打响了那个用一个破了的犁铧做的铃铛召集全校师生集合。说了一些什么话记不住了。我只记得,校长和支书分别讲了一大堆。然后,高年级的几个女孩子演了一个节目,好像是忠字舞,跳舞的高年级学生当中,就有我的二姑姑和我们村的玉霞等。之后,就各班回教室。刘大爷挨个教室进去讲他的经历。
我坐在最后一排的最左边位置,有点看不到刘大爷的面孔。但是,他一直高高举起来的一只手我看的清清楚楚。那是一只只有四个手指头的手,粗糙的像四根干巴巴的树枝。刘大爷讲给大家的就是关于这个失去了大拇指的左手的深仇大恨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刘大爷一贫如洗,只有给地主梅昌隆家打长工。在一个夜晚给牛铡草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铡掉了这个左手大拇指。后面如何如何,我没有记住,反正就是因为这个,他就受到了剥削,受到了压迫。当然,他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地主恶霸梅昌隆已经早都被政府枪毙了。
懵懵懂懂地听着刘大爷讲这些故事,其实我最关心的是那两个拿照相机的人什么时候拍照片,在哪个位置拍照片。他们先是在教室门口对着里面一阵拍照,又进到教室里对着刘大爷和他的左手一阵拍照。再就是对着台下的我们一班学生拍照。
有一个记者好像照的不过瘾,竟然站到我的土坯桌子上了。我那个时候在想:这个肯定是在专门拍我的。我于是就不由自主地挺起了胸膛,两眼充满激情地看着台上刘大爷。我想:我必须像铁梅那样英姿飒爽地被拍摄好,要是万一也被登上了那个杂志的封面,我不就可以把这个撕下来贴我的土坯课桌了吗。哈哈,我当时心里确实想的挺美。
活动结束后,我就一直盼着什么时候能够看到这两个记者拍的照片。可是,好久好久都没有消息,我有点失落。
突然有一天,老师走进教室,高兴地告诉大家,县上搞的“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展览专题”宣传栏上,登录了我们刘大爷忆苦思甜的形象照片。记者给我们学校寄送了一套当天的照片。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就一下子鼓噪起来,纷纷起身想看看照片。
可是,在我们看完所有黑白照片之后,我彻底失望了。一堆照片里有大队支书和校长给大家讲话的照片,有二姑她们几个高年级女学生跳忠字舞的照片。当然,最多的还是刘大爷讲深仇大恨的照片,远点的、近点的、那只四个手指头特写的。可是,就是没有一张我当时想的给我拍的那样的照片。
我就拉着老师衣角问了一下。老师一听我的想法,哈哈一笑:
“孩子,他站在你的桌子上拍照片,怎么就会是拍你呢?他是给刘大爷拍特写的。你看看,这几张照片,只有站在最后面桌子上才能拍到的效果啊。”
我叹了一口气回到座位上去了。
哈哈,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自己当时的想法,就觉得是那么的奇怪和好笑。不过,刘大爷给我们讲深仇大恨的事情还是记忆深刻的,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呢。
作者简介:
查道通,男,汉族,生于1967年5月,陕西彬州市人。自幼喜爱文学,1990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先后在《西安晚报》、《西安工人报》、《三秦文艺》、《当代文学家》、《陕西重机报》发表《柿情甜涩》、《改日相磋》、《刮皮会议》、《端午节情丝》、《西安城墙》、《西北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