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来自东北,不到40岁,在绍兴工作,身材魁梧,性格豪爽,走路风风火火。几周前,李先生在工作后常感到头晕,以为是太忙了,可让他不解的是,注意休息后,头晕不仅没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走路也像喝醉似的走不稳了。“以前工作之余是会喝点小酒,但近一段时间啥也没喝呀!”
起初,同事朋友以为平时爱开玩笑的李先生在故意搞怪,一来二去,仔细观察后发现他确实不对劲,就让他赶紧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绍兴越城院区检查。神经外科副主任孙伟军主任医师接诊了他。
经过详细的检查,孙伟军在李先生的颅内发现了一个将近4厘米的巨大肿块,正压迫着脑干和小脑,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症状由它而起。
“是不是恶性脑瘤?还有救吗?”检测结果如晴天霹雳,让平时很少上医院的李先生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一度寝食难安。
“从影像学上看不是恶性肿瘤,应该是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若任其生长,压迫进一步加剧,那危险不言而喻,我们会竭尽全力为您手术。”孙伟军详细解释了手术的必要性以及肿瘤性质,让李先生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经过充分准备,孙伟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中的彭德清副主任医师、王海波主治医师等将李先生的肿瘤完全切除,致命的压迫也随之消失。术后,在医护团队细致的照料下,李先生康复顺利,头不晕了,走路很稳健。
“这个肿瘤怎么看都像只小乌龟呢!”一身轻松的李先生看到术前的片子,禁不住打趣道。
出院后,李先生展现了东北人的豪爽一面,出手“阔绰”——他给每位医生和整个护理团队都定制了锦旗,以此来感谢孙伟军主任团队。
“颅内表皮样囊肿(胆脂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本质是良性先天性残留组织肿瘤。”孙伟军介绍,这种肿瘤是颅内的外胚层上皮细胞在胚胎发育3~5周,当神经管脱离外胚层而闭合时,残留组织包埋在颅内形成。一般认为,该肿瘤没有遗传易感性,没有易感基因,它的发病可能跟孕期孕妇营养不足或受到有毒物质辐射有关。
孙伟军解释,表皮样囊肿一般无特殊症状和体征,首发症状以头痛为多,亦可出现视力下降、共济失调、偏瘫及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也易被误认为是中风后瘫痪。磁共振是它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检查手段。
有临床症状者选择手术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手术风险可控,但像李先生这样肿瘤巨大、压迫到脑干和小脑,会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好在如今类似的颅内巨大肿瘤在显微镜、内镜,甚至显微镜联合内镜技术的加持下,手术风险已较前大大降低。
“一旦出现头晕、行走不稳、肢体无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查明病因,综合评估后给出诊疗方案。”孙伟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