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发展时代脉搏推动教育强市建设

保山新闻网 2024-11-19 10:49:18

施学荣

古往今来,“教育”作为一个高频词经常出现在各方视野、各种领域和各个时段,始终是社会各方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作用、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关键问题。如何系统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和精准推动保山“教育强市”建设,更好适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既是每位保山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且全身心投入的实践主题,又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检验和考量。

一、准确把握教育强市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数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教育工作,相继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多次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座谈,走访一线教师和回应老教师、老专家关心关切,坚持为教育强国建设把舵定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判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和重申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等重大改革举措,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和国家持续深化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作出深度思考、系统阐述和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指南。教育强市是教育强国的基础单元,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只有每个地区的教育都强起来,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顺利达成。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用教育强国建设的创新理念、价值导向、思路原则、核心任务、评价体系等来指导、推动教育强市建设,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提速发展和全面发展,让教育强市建设更好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二、理性分析教育强市建设的短板弱项。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提出保山教育“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阶段奋斗目标,作出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的决策部署,谋全局,聚合力,抓关键,破难题,活机制,优氛围,系统推动教育强市建设,赢得各界各方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经过理性分析和科学研判,目前保山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离“教育强市”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内涵发展动力不足,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尚未真正起步;二是育人体系不够健全,育人特色不够鲜明,素质教育推进不够深入,“五育并举”理念尚未充分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在校时间过长等问题依然存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三是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推进速度缓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难度较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城镇挤”“乡村弱”“择校热”等问题尚未根本性解决,离建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目标仍有差距;四是教育发展理念更新不及时,创新突破精神不强,优秀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校长数量不足,教师职业认同感减弱、浅层内卷等问题有增无减,管理模式、政策体系、实践举措等“拿来主义”不同程度存在,按规律办教育强队伍促教学提质量的定力不足;五是教育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为学校和教师“减负”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等等。有效解决这些短板弱项,加快建成“教育强市”,既是时代发展要求,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性面对并且全力解决的重点、难点工作,更是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精准作答教育强市建设的实践考卷。面对时代要求、群众期盼和客观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退缩,更不能置之不理或随波逐流,既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野、格局、角度来研究和推进教育系统综合改革,又要运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智慧、魄力、办法来逐一破解前进中的瓶颈和困难,让保山教育发展更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更符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更符合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时代期盼。一是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会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角度和政治高度来把握教育发展,不拘泥于一地一域一时一度的得失成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发展现实,尊重群众意愿,始终用辩证的、长远的眼光来定位和谋划保山教育,始终用科学的、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服务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把教育做成大家的事、管长远的事。深度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落实“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学校管理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严格学校常规管理,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推进美育、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中小学、幼儿园落地实施,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助力学校教育发展。二是推动资源均衡配置。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需求的必然选择,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教育资源配置涉及人的资源、物的资源和管理资源。物的配置上,充分考虑、全面分析和系统把握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发展需要,超前预测分析受教育群体的数量规模变化、教师队伍分布、教育资源分配投入,合理布局校点和新增学位供给,在办好农村必要的小规模学校的基础上,全力办好中心城区、工(产)业园区、开发区以及重点集镇等区域新建(增)学校,更好满足进城(镇)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入学需求;主动转变投入保障的视角、方向和重点,推动由过去重校舍等硬件投入向重教育数字化、教学科研平台、科学教育设施场馆、研学实践、教师培训培养、人才引进等新兴领域投入转变,推动学校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人的配置上,重点保障必要的编制资源,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解决结构性缺编和区域性缺编等问题,推动更多的优秀师资下沉基层学校,建立跨学校跨学科融合的教师培养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管理资源配置上,健全完善现代教育管理体系,持续实施组团式帮扶和体育美育浸润行动,深度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优质学校共同体建设,增强学校规划建设前瞻性、专业性和普适性,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等文化层次,降低少数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认知视野、素养水平、实践能力等因素影响,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三是建强专业教师队伍。辩证看待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优化或改进师范类院校专业设置,强化师范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养成,及早培养一批基础教育阶段急需的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教师后备力量,更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探索教师全员培训和定期轮训机制,保障教师进修培训经费,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光荣榜和黑名单制度,落实高评低聘等能上能下的教师合理评聘、流动机制。持续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落实尊师重教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地位,增进教师职业认同感。坚持和保障“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大胆使用同时具备行政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一线人才,既要避免让“不懂教育的人管理教育”,也要避免让“只懂教学业务的人管教育行政”,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四是鼓励教育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面对不再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只有大胆改、大胆闯、大胆变,才能保障教育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然,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也不能漫无目的地改、自由任性地改,更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要始终坚持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就大胆改,不符合群众意愿的谨慎改、少改甚至不改,通过改革改出活力,改出效率,改出群众满意度。五是改进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持续优化、改进人才选拔和评价模式,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创建,积极推动“三新”改革向义务教育阶段延伸拓展,改进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果,真正把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教学实践、绩效考核和年度评价的各环节和各领域。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教育工委书记”的领导体制,完善“四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抓教育”的工作体系,持续保障教育投入,以述职评议、督导评估、专项考核等方式推动各方责任落实。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永远向前。能否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回应时代要求,精准作答时代考题,是历史提供给每一个决策者、劳动者的机会和平台,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站稳脚跟,躬耕践行,付出努力,收获成长,无疑是人生幸事,更是民生大事。

(作者系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0 阅读:2

保山新闻网

简介:保山对外宣传的门户网站,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