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本届大会有很多期待,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我们希望全球升温能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当地时间11月1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政策高级顾问马克·卢特斯(MarkLutes)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达成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
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11月18日起,大会进入第二周谈判期。由于第一周谈判未能在气候资金、气候适应等焦点议题上出现突破,外界对于第二周的谈判抱有期待。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WWF在COP29开幕式当天就发出呼声,呼吁国际社会达成一项新的、更具雄心的全球气候融资目标,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WWF指出,气候融资是其他所有问题的关键,包括减少损失与损害、减少排放、帮助建立气候适应能力等。
卢特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本届COP大会上,WWF希望发达国家能够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亿美元的气候资金,这些资金主要应该来自公共财政、赠款或者是等同于赠款的融资。他说,气候资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而气候变化会严重影响到WWF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我们必须守住1.5摄氏度的目标,因为如果全球升温超过1.5摄氏度,甚至于达到2摄氏度、2.5摄氏度,这对自然和人类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卢特斯说,气候变化会以多种方式影响到自然界,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珊瑚礁——气候变化导致海洋变暖和酸化,由此导致珊瑚礁白化,几年后就死亡,而这将导致许多其他生态系统也逐渐消失。
另一个例子是有着“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雨林。卢特斯说,如果全球变暖在2.5摄氏度到3摄氏度之间,大约70%的亚马孙雨林可能会消失,成为大草原,而大草原地区可能会逐渐变成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无疑也会对地球生物多样性以及全球气候稳定性带来影响。“地球上几乎每个生态系统都只能在有限的气候范围内生存。超过这些限制,这些生态系统就会变化或消失。”卢特斯说。
今年10月,WWF发布了2024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报告指出,在1970年至2020年的5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73%。WWF警告称,地球面临着无法逆转的临界点,将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由此,全世界需要携手力挽狂澜,共同应对气候及自然的双重危机。
报告还指出,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一旦包括亚马孙雨林、北极和海洋等在内的重要生态系统突破维持平衡的临界点,未来几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将给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也由此,WWF强调,除了达成更具雄心的气候融资目标外,本届大会还需要各缔约方提出更有力的减排计划,包括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等。此外,WWF认为,应坚定致力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这是一种通过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多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卢特斯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指的是恢复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自然,从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希望各国在提出气候行动计划时,除了关注减少化石燃料、减少工业排放等目标外,还需要提出减少森林砍伐的目标——尤其是那些拥有大片森林的国家。”卢特斯说。
巴西总统卢拉今年稍早提出,巴西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亚马孙地区森林零砍伐。卢特斯说,我们希望他们能采取切实措施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这一目标也应该和气候行动目标共同纳入其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2025年COP30将在巴西亚马孙地区帕拉州首府贝伦举行。由于明年将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外界对COP30抱有极大期待。但来自巴西圣保罗的卢特斯认为,从正式议程上来说,今年的COP大会更加重要,因为今年的COP是关于气候融资的大会,达成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对于未来一段时期的气候行动至关重要。
新京报记者谢莲巴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