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征缅战争,我国历史上最悲壮的战争

冬寒阅览趣事 2025-02-18 17:58:14

征缅战争,共打了四次,说它最悲壮,是因为主帅全死了。四次战争,四个主帅全死了。

这四次征缅战争,死了三个云贵总督、三个一等公。最让乾隆帝心痛的是死了二位元帅、主帅、这两位都是一代名将,还都是亲戚。

一、战争的由来

1752年,缅甸贡榜王朝迅速崛起,拥有英国先进的枪支弹药,雄踞东南亚,极度渴望扩张。并迅速将战火烧到附近的暹罗(即现在的泰国)、曼尼坡及中国云南边境普洱地区。

清缅边境的诸多土司曾在历史上为了谋求自身安全,向清朝政府或缅甸缴纳贡赋钱粮,即“花马礼”。缅甸贡榜王朝要求这些土司归顺缅甸,并按传统向缅甸缴纳“花马礼”。

由于诸多土司都是归顺清朝政府,这些土司不愿意归顺缅甸贡榜王朝,导致双方矛盾加剧。

1762年,缅甸贡榜王朝和缅属的木邦土司率军向清属的孟定土司和耿马土司发动进攻。耿马土司虽然反击获胜,但事后还是向贡榜王朝进贡了,缴纳了“花马礼”。

而清朝由于忙于西域(后命名为新疆)战事(平定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实力很强)一直打仗,无暇顾及南部边境的事情。

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朝终于从西域战事中脱身,而缅甸对我国边境发动大规模的侵扰,烧杀抢劫。乾隆得到奏报,大为震怒,开始对缅甸采取强硬措施,于是爆发了第一次征缅战争。

乾隆帝

二、第一次征缅战争

刚开始边境官员情报不准确,受侵扰的土司又怕朝廷追究责任,将缅军的入侵谎报成境外土匪抢劫事件,土司瞒报了“花马礼”,乾隆皇帝以为侵扰边境的是土匪,也就不以为然,对事态发展未加以重视,纵容了缅甸的行为,最终缅甸得寸进尺,矛盾彻底爆发,导致战争开始。

这里开始说到第一个云贵总督--刘藻。

乾隆三十年,新任云贵总督刘藻到任后,一方面清楚边境形势危急,一方面又明白乾隆皇帝对云南边事不愿再绥靖,于是紧急派兵追剿,但除擒获5人外,别无战果。

刘藻是一介书生,并不会用兵,而乾隆帝由于对情况不太清楚,对局势出现误判,没有将它当成是一场战争,而是普通的剿匪,所以敢于放手让书生用兵。

到了七月,缅兵饱掠后自动撤退。而刘藻竞以“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上奏。刘藻向乾隆帝谎报了军情。

到了十月,缅兵再次以数千人的军队规模入侵车里,占领了车里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榄坝,其兵锋甚至深入内地思茅,并发文中国,宣布车里(即今天的西双版纳)为缅甸领土。

当地的土练无法与缅军对抗,一触即溃。刘藻急忙命3000绿营兵进行围剿,而缅兵游动作战,清兵虽收复了 橄榄坝等多处地方,但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缅兵自己主动撤退的,清兵并无多大战果。

12月21日清军参将何琼诏、游击明浩率领绿营大约600人渡整控江,遭遇缅军埋伏,当时的报告是参将何琼诏、千总薛士后、外委陶国兴全部阵亡,游击明浩受镖伤,六百余兵丁,只有一百余人生还回营。

刘藻曾因善于揣摩上意而屡次升职,但因谎报军情、战果,使得乾隆帝暴怒,撤掉刘藻云贵总督的职务,降补湖北巡抚,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三日夜,刘藻自刎身亡。

就这样第一个云贵总督就玩完了。

三、第二次征缅战争

第一次清缅战争失败后,刘藻被免了职务,还自杀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二月,乾隆帝派出了第二位云贵总督--杨应琚,这是他心腹的边疆大吏,他汉八旗出身,担任了大学士,由陕甘总督转任云贵总督,他是有打仗能力的。

他到达云南后,趁缅兵撤退之际,开始出兵进入缅甸,攻入缅甸。

四月,缅属整欠和孟艮两土司管辖地区均被清兵占领。但由于缅兵一路上坚壁清野,清兵并无多大战果。 最后,清兵任命一些掸族土官治理这些地方,留下约800人驻防后退回。

但清朝的云南诸多地方官员被表面的军事胜利所蒙蔽,主战热情高涨,鼓动杨应琚继续对缅作战。

而新的云贵总督杨应琚由于来的时间不长,对缅甸局势茫然无知,认为缅甸不过是莽匪和木匪两部分组成(实际上是缅甸政府军),内部分裂涣散,不足为惧。在杨应琚的支持下,对缅甸大举进军,以震慑缅甸,同时多方招抚缅属土司。

七月,缅甸蛮暮土司去缅都阿瓦(今缅甸曼德勒)没回来,他的母亲、妻子和弟弟在清朝的震慑招抚下,奉上版图归降。腾越副将赵宏榜率兵约500出铁壁关,轻取蛮莫土司管辖地区重镇--新街(今缅甸八莫)。而蛮莫土司自阿瓦回来后,也向清军投降。木邦土司不久也宣布内附。

九月,杨应琚开始调集约14000兵准备向缅甸进攻,并先派遣3300兵进驻木邦土司附近的内地遮放土司,本人也进抵永昌查看军情。

杨应琚派云南提督李时升、朱仑与缅兵作战,但李时升、朱仑多次打了败仗,却多次谎报战果。

而杨应琚一味按照李时升、朱仑的奏报上报给乾隆帝,报清军屡获大捷,前后杀敌达万人。乾隆帝派往云南的侍卫福灵安(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兄弟)将真实情况报告回来后,乾隆帝震怒,于2月将李时升、朱仑逮捕进京处死。3月,又将杨应琚逮捕进京赐死。

这样第二位云贵总督就这样死了。

四、第三次征缅战争

第三位云贵总督就出现了,第三位云贵总督是谁?富察.明瑞,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的侄子、傅恒的侄子。

明瑞

明瑞可是屡立战功的名将,跟随乌雅.兆惠在平定准噶尔汗国、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是乾隆皇帝非常器重的武将。

令乾隆没有想到的是明瑞在这次战争中,明瑞战死。

明瑞前期取得很多战绩,仗打的不错,因功被乾隆帝封为一等公。由于大军带的粮草、物资不多,另一路大军没有及时跟上,而木邦又失守,没有补给,只能撤离。

在撤退的过程,为保主力安全撤离,自己和两位副帅,带领800八旗精兵亲自断后。由于另外一路额尔登额大军救援不力。孤立无援,导致大将紮拉丰阿中弹身亡,都统观音保用箭刺穿咽喉自尽。主帅明瑞最后身负十几处重伤,在撤离到缅甸野人山小孟育时,在树下自缢身亡。

这样第三位云贵总督也战死了。

明瑞是乾隆一朝战争中战死的最高长官。

实际上明瑞可以选择不死,明瑞没有必要自己亲自断后,但明瑞由于战败,无颜再见乾隆帝,所以选择了战死,又一位项羽式的悲剧人物。

富察.明瑞为一等诚嘉毅勇公,就这样去世了。

五、第四次征缅战争

明瑞战死,令乾隆帝大为震惊。乾隆帝逐渐了解实情,缅甸内部并非分崩离析,而是新兴强权,暹罗(今泰国)也被其所灭等等。

乾隆帝开始对缅甸的国力、军力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乾隆皇帝开始调集精兵强将,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任命重臣傅恒(明瑞的叔叔)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

傅恒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傅恒率兵出征。傅恒抵达云南后,商讨对策,七月二十日,清兵誓师出征。缅甸环境恶劣,日趋加重的瘴气,使清军大量减员,很多人病倒、病死。

清缅双方激战了三个月,都打的精疲力尽,最后缅军消耗不起,主动要求停火,双方商定停火。至此战争结束。这场延续多年、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第四次清缅战争,清军这边清兵损失虽小,但病死、病倒的比战场死伤还多,如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一等公)、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主帅傅恒本人亦染病卧床。

阿里衮 一等公

几个月后,傅恒也病死了(富察.傅恒:一等忠勇公)。这样,第四位主帅也因这场战争去世了。

缅甸自知无力与清军长期抗衡,十八年后,缅甸主动派出使节奉表向清朝纳贡。

第四次征缅之战虽没有取得顺利,双方议和。但结果是好的,缅甸主动向清朝称臣纳贡。

六、总结

这场征缅之战,四次战争,四个主帅都死了。

第一位主帅,刘藻,云贵总督。

第二位主帅,杨应琚,云贵总督。

第三位主帅,富察.明瑞,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经略军务,一等诚嘉毅勇公,佩戴双眼花翎。

第四位主帅,富察.傅恒,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兵部尚书经略。

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兄弟,明瑞是富察皇后的侄儿,都是乾隆皇帝器重的外戚。

这场战争是一个惨烈的战争,四个主帅都死了。

注:信息、图片取材于网络。

0 阅读:16
冬寒阅览趣事

冬寒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