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开屏新闻报道,近日,一条内容为富宁县一中一学生在科技节活动现场质问学校“有钱请无人机表演,有钱修安娜草堂,没有钱给学生修宿舍”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在该学生发言过程中,有白衣男子试图上前抢夺他手中的话筒。随后该学生跳下主席台继续对学校进行指责,随即他的话筒被闭麦,他被工作人员带离现场,无人机表演开始。
对于这一引发广泛争议的热搜事件,富宁县教育体育局于11月16日发布情况通报,解答网友关注的三点疑问:其一,当天开展的无人机表演属公益性质;其二,安娜草堂为学生阅读室,48万元的资金来源于上级奖补,未挤占学校宿舍修缮经费;其三,富宁县一中2023年以来陆续投入67万余元对学生宿舍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宿舍均为10人间,具备正常住宿条件。
这个情况说明是在调查组进驻学校之后作出的,其权威性和真实性不应当被怀疑。可即便如此,公众的疑虑也并未打消:既然有理有据,为何不能让学生把话说完?
学生的质问,并无原则性错误。无人机表演是事实,修建安娜草堂是事实,学生得出“无钱给学生修宿舍”的结论是合乎逻辑的。学生并未参与学校的实际管理,当然不能苛求他分清公益表演和收费表演,以及建设资金的具体来源。
学校是管理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提出建议和表达诉求的权利。或许对学校来说,花钱修阅读室更为重要,且用的是专项资金。但对学生来说,关心自己的住宿条件和生活品质,又有什么错呢?教育的本质,不仅是教书,还有育人,除了授业,还有解惑,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这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粗暴干预,甚至人为“消声”,这种教育作风不可有,给人一种“不解决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印象。
更进一步说,学校真的没有问题吗?从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宿舍的生均使用面积应当达到3平方米,单间居室的居住人数不应超过8人。那么情况说明中的“目前宿舍均为10人间,具备正常住宿条件”又该作何解释?
当地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经对上台发言的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以安抚教育为主,不会对他进行处理。这看似善意的回复,起到了一种反效果,并引发了第二波舆情。学生上台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既未破坏公物,也未造谣生事,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认同和赞许。反倒是学校出现了“应激反应”,等不及让人把话说完就连拉带拽地将人赶下台,究竟是谁需要安抚,又是谁需要“心理疏导”?
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是问题学生。据悉,该名学生曾向学校反映过宿舍漏水的问题,学校也及时予以解决。可见,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热心学校公共事务的好学生。怎么同样是反映问题,换个场景学校就变脸了呢?
这触及到一个教育误区,就是习惯性地把当面提出问题的学生当成异类或“刺头”,甚至是“反面教材”。说到底,还是某些教育管理者面太薄、心理太脆弱,不允许自己的权威被冒犯。这种自上而下的僵化教育思维,其实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需要多读书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吴龙贵
责任校对陈思帆
终审编委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