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国因为电力技术缺失,不得不承受德国西门子等企业的敲诈勒索。 面对宛如侮辱一般的技术封锁,国家电网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带领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缔造中国电力高新技术新局面。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面对欧美国家各个方面的压迫和封锁,尤其是技术方面,直到今天,中国也面临着各种技术危机。 我们也在积极发展自身做出反击,事实上,早在2004年,我国就自研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世界输电技术龙头。 2004年10月,国家电网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刚刚上任,面对我国电力上的巨大缺口,火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技术对环境污染过大,而风力、太阳能等技术发电效率低。 特高压是指电压在±800KV以上的直流电,或者1000KV以上的交流电,我国东南沿海电量消耗极大,却没有空间发展发电项目,反观西部各方面都适合发电工程,却没有那么多用电的地方。 基于此,我国在2001年开展了“西电东送”项目,而此项目的重大保障就在于需要输电技术的强力支持。 如果输电技术取得突破,中国仅在电力输送中就可节省百亿元资金,更不要说此技术的出口获得的效益。 可这一计划仅在提出阶段,就遭到各方反对。 首先,当时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500KV的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仍在开发当中,由于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过多,很难有国家能够完成。 而且面对欧美等国的技术封锁,我国需要独自进行研发,完全没有他国经验。所以对于独立开发这件事,大部分人并不看好。 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不是不想开发出这样节省大量资源的电力输送技术,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正在或已经进行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开发。 美国和意大利处于特高压技术研发的国际第一梯队,但该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无法大面积应用。 而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由于地理条件与中国相似,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150KV特高压输电。 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马上将国内树洞电压降为了500KV,特高压输电技术由于没有使用经验,自然也就在搁置下没有消息了。 日本方面也搞过很久的特高压输电,可经历了核泄漏事件,日本彻底失去了大规模的发电站,没了电力来源,特高压输电也就无疾而终了。 这么多发达国家在特高压输电问题面前纷纷折戟,中国会有此实力和精力吗? 对此刘振亚却很有信心:“中国有能力,同时也必须发展特高压!” 要说刘振亚的决心,是来自中国长时间受到的技术封锁。 面对我国建造上海南桥换流站的技术需求,德国西门子竟然表示:“要想买设备,得把草皮和水龙头一块买了!” 面对这么明显的敲诈行为,我国却因为没有电力技术不得不妥协。 当下,我国需要也必须发展自己的电力系统,虽然不断有反对声音出现,但为了不受人束缚,国家仍然选择继续发展特高压技术。 为了切实完成目标,我国建立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高海拔特高压试验区以及电网仿真中心等平台,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条件进行攻关。 在科研专家方面,举全国之力,汇集了国内300多个单位的几千名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一同研发1000千伏变压器。 科研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接连几次试验失败,国内反对声音更甚。 危急时刻,刘振亚并没有轻易放弃,还鼓励参与项目的专家保持专注,不要被外界影响。 他告诉研究员们,这是为中国的未来而努力,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名誉和利益。 通过不断分析、总结失败经验,几个月之后,中国特高压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电压与绝缘配合等世界级难题,形成了自主研发的超过300项高新技术。 这也标志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初见雏形。 2009年,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正式投运,电压达到1000kV,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特高压电路。 中国这一项技术的宣布彻底轰动世界。 直到今日,中国的输电技术和商业发展遍布全球,出口巴西、德国等国家,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标准。 而且,利用在全球布设的特高压输电设备,中国为世界的能源运输和环境治理问题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面对世界难题不胆怯、不依赖,凭借自身努力完成了技术攻坚。 这些成就离不开国内党的坚定领导,更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 中国不断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实力、中国信心,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会在各个方面都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