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已经67岁的地主戴万龄被日军抓获,为了防止他逃跑,日军用铁钉束缚住他

喷火龙说史 2024-11-21 10:34:19

1937年,已经67岁的地主戴万龄被日军抓获,为了防止他逃跑,日军用铁钉束缚住他的双手,还将他扔进了畜牲堆里……

戴万龄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经历了很多磨难,对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很有共鸣,戴家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在当地成了富裕人家。

但戴万龄不忘来路,经常救济穷人,在荒年灾年减租免租,甚至还收养了几个孤寡老人,在当地口碑极好。

谁能料到,这位山东的好心肠大哥,后来竟变成了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

日寇的铁蹄踏碎了无数家庭的安宁,也点燃了戴万龄胸中的怒火,他不再是只顾自己田地的地主,现在他成了保卫家园的战士。

戴家的巨变,始于王德林的到来,王德林是东北军旧部,不愿做亡国奴,拉起队伍抗日,但缺枪少粮。

他找到了戴万龄,没想到戴万龄不仅慷慨解囊,还卖掉店铺,置办了百多杆枪支援他。

席间,王德林力邀戴万龄一起干,戴万龄当即拍板,带着家族男丁和护院300多人加入了王德林的队伍,这支队伍后来被称为“戴家军”。

“戴家军”的成员大多是戴家的子侄,从小练就一身好枪法,打起仗来个个是神枪手,而且冲锋陷阵从不后退,戴万龄更是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最前面。

一时间,“戴家军”的名号在吉黑两省传开,让日寇头疼不已,1932年2月,王德林和戴万龄计划攻打敦化县城。

战斗打响,“戴家军”英勇无畏,一度攻入城内,杀得日寇措手不及,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汉奸告密,日军调来大部队和飞机增援,王德林和戴万龄只能撤退。

戴万龄命令,把能搬走的粮食、布料、药品和马全带上,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但戴家的老宅没能保住,被日军一把火烧了,留守的堂弟也被杀害。

王德林在撤退时,想着带那些年迈、生病和伤残的人去苏联避难,就劝戴万龄也跟着一块儿去,戴万龄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坚定地说:“我活着是国人,死了也成中国魂。”

王德林被他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却又不得不离开,因为他肩负着更多人的性命,就这样,他们各走各的路,戴万龄还是决定留在东北抗击敌人。

即便戴万龄的队伍遭受了巨大损失,他依旧没有打算放弃,他重整旗鼓,继续与日寇周旋,在一次被日军围堵的突围战中,戴万龄指挥若定,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带着队伍冲了出去。

1935年,“戴家军”并入另一支救国军,但由于战斗减员严重,只剩不到百人,戴万龄也65岁了,不再适合一线作战。

他们加入了东北抗联第五军,戴万龄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并担任了副团长的职务,抗联的日子很艰难,看病买药都不容易,粮食也常常不够。

戴万龄先后派了五批族人回家筹粮,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粮食,而是早已埋伏好的日军,戴万龄把枪藏好,平静地离开家,主动投案自首。

日本人拉着他游街给人看,面对沿街的乡亲们,戴万龄却神色平静,戴万龄在日军宪兵队经历了极其残忍的折磨,日寇想从他嘴里撬出抗联五军的情报,但戴万龄始终守口如瓶。

最后,日军将他推入狼狗群中,这位年近七旬的老战士就此离世,戴万龄的儿子戴克吉,为了救爸,在马鞍山和日本侵略者一起壮烈牺牲了。

戴家,四代人,五十多人,都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家族抗战悲歌,戴万龄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英雄的传奇,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

他的一生,从逃难的孩童到富甲一方的地主,再到舍生忘死的抗日英雄,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担当和勇气。

他为爱国精神和民族大局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岁月沧桑,但长白山和黑龙江依然雄伟壮观。

戴万龄和他的家族,虽然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像戴万龄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戴万龄家族的抗日故事,就像一首悲壮的史诗,在白山黑水间传唱,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他们的牺牲,他们的奉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媒体抗日英雄戴万龄和他的“戴家军”

0 阅读:5

喷火龙说史

简介:你喜欢的,才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