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开展的2024年全国科学健身指导典型案例名单正式出炉,南京“四融合‘多专一体化’特色服务模式共促健康”等5个案例成功入选,入选案例总数居全国之首。
2024年科学健身指导征集面向全社会,涉及科学健身指导品牌活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科学健身智能技术、科学健身传播平台、群众健身误区榜6类项目。从申报案例的实践效果、社会影响力、可借鉴意义、创新价值等方面进行评审,经过初审和复审最终推选出有典型推广和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旨在以全社会营造积极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为目的,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警示群众健身误区,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老年人体育工作是新时代老龄事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此次入选的“聚焦基层强化服务——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项目由江苏省老年人体育协会申报,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创办于2006年,已是连续第十九年举办,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搭建了展示风采、交流互动、强身健体的平台,每年参与人次达数百万,据了解,2024年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开展科学健身讲座3000多场次。
“南京全民科学健身大讲堂--引领健康风尚,筑梦科学健身新篇章”项目由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申报。2009年以来,南京全民科学健身大讲堂累计举办场次超过五百场,惠及人群近三百万。大讲堂组建了由省市科研院所、知名高校、权威医院及单项运动协会等多领域专家构成的“明星讲师团”,深入街道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为公众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体质检测与评估、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膳食营养建议、慢病预防与管理、运动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深层次指导,深受市民好评。
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申报的“四融合‘多专一体化’特色服务模式共促健康”项目,该项目创建“体育+健康管理”“体育+中医”“体育+康复”和“体育+骨伤”四融合的“体卫融合”特色服务模式,成功打造一个集运动康复医疗、体质体能测试、运动能力评估、科学健身指导、疾病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专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成为了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新亮点。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院科学健身‘新风尚’”项目围绕“医防融合”走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打造高质量慢性病管理服务作为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全科首诊、体检服务、家医签约等“流量”渠道,将有运动干预需求的患者引流至慢病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根据体卫融合“测评练”标准化流程完成运动干预治疗服务。
常州市体育医院是全国最早一批“体卫融合”的探索者,该医院申报的“国民体质测试对体卫融合慢病运动干预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项目每年承接50场的常州市运动健康大讲堂。医师和运动健康师轮番到县区宣讲,向群众普及科学健身和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每年听众超3万人次,既帮助大家防病于未然,又扩大了医院影响力。依托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建成了江苏省首家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常州奥体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和全省首家脊柱侧弯防控中心--“常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中心”,常态化开展脊柱健康科普、脊柱侧弯筛查及运动干预、脊柱健康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把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摆在与健身场地建设、体育组织发展、健身活动开展同等重要的地位,聚焦群众“不会健身、不敢健身、健身伤身、难以坚持”的痛点难点,完善政策,加强统筹,广泛宣教,壮大队伍,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体卫融合、线上线下相补充的指导服务体系,取得较好成效。江苏将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法规政策,出台《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给予可靠保障。以2024年为例,省体育局本级用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经费就达到3875万元。与此同时,从2012年起省体育局在媒体开设“科学健身专版”,组织明星运动员、教练员、健身达人拍摄《科学健身100期》《科学健身周周练》等短视频363期,点击量1.5亿次。
针对很多人健身“开始容易坚持难”的问题,江苏还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学校、场馆、医院、企业等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解决健身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江苏还充分发挥各地健身站点、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家学者等的作用,搞培训、开讲座、教方法,培养群众的锻炼习惯,推动体育生活化进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为例,截至目前,江苏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台累计签到556.57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43.70万小时。
体卫融合方面,借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体育场馆、高校等成立运动促进健康机构210多家、慢病干预单位100家,累计培养运动处方师1600多名,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打造百姓身边的长效健身服务机制,引导他们爱健身、会健身、常健身,努力实现“人人想健身、人人有指导、健身讲科学”的预期目标。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顾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