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看病就医过程中“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CT、X光等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
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
由患者按需选购
《立项指南》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检查结果上传至云端,患者可以便捷阅读本人检查资料、医疗机构可以跨地区跨机构进行调阅、医保部门也可以核查已上传的检查资料。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就需要减收一定费用。
此外,《立项指南》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
收费立项以检查效果为导向
不再紧跟设备参数
在放射检查项目中,检查设备差异是绕不开的话题。通俗来说,检查设备排数越多,扫描结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现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更高的设备价格和医疗机构更多的收费立项诉求。
为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立项指南坚持服务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而是跟着检查效果走,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
促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
进入临床应用
为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进入临床应用,又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立项指南在放射检查类主项目下统一安排“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扩展项,也就是说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
文件原文:
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思路,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6项,供各省医保局参考,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在别的医院检查结果拿到另一个医院都不能用,还要重新检查一遍,算不算重复检查
养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尽量少去医院,多晒晒太阳,拍拍照挺好[呲牙笑]
我手术前后半个月五次CT,要我一个月后去复查,我不想去复查了,自我感觉恢复的还好
患者:你好大夫我划伤手了是皮外伤大夫:小赵啊,带患者做个ct叭[doge]
每次带我爸爸去做复查,先来一堆各种器械的检查,每项好几百,完了来一报告结论:恢复的挺好的,等三个月再来复查…… 我就想问问,既然每次恢复的挺好,为啥每次都同样的流程全查一遍???就不会中医把脉么?明明复查这种情况可以中医把脉的,偏要拍那么多片,多花好几千块钱!
除了所谓的专家挂号费很贵以外,去了开一大堆检查的单子,等仪器把所有的单子检查完拿到专家哪里,说没什么毛病[捂脸哭]连一粒药都不开,而且身体的不舒服😔依旧没有解决,费用已经在一两千了!所以,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要平时的生活习惯和保养很重要!除非大病去医院才能有结果。
当然 抽血 ,拍片 ,是为了弄清楚病例 ,但收费价格得合理合规 ,重复检查应该收半价
我腿疼膝盖疼,医生让我去拍CT[哭哭]问价格,一个部位500,那要拍膝盖和腿,要2000了…
做派特CT六,七千一次,400块农村合作医疗一分钱也不给报,10分钟搞定了要大几千跟抢有什么区别
放射性检查威力还挺大,上周刚拍了一次,完事了医生告诉我3个月不能备孕
医院比商场人都多,这是什么原因,食品安全也是个问题!
把一些放射科主任的胶片回扣砍掉,他们会打员工工资的主意的。
以后低端的CT机跟高端的CT机器一个价格,一天不愿买好的设备了。一系列改革带来的必然是好的医生、好的设备私立医院才有
主要是号贩子收费比看病贵
为什么住院必须全部检查,不必要的检查也要做
一个星期六次ct还查不出原因
做个鼻息肉住了两天花了八千五
手桡骨小骨折10天内拍4个片子算不算多
核磁检查一个部位就要好几百
不要牵扯到医院 扯到医院就被宰!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立项是由卫健委职能,医保局负责定价。医保局不懂业务,怎么就指导起立项了呢?
我屁股疼医生说去照全身核磁共振
拍个ct不给片、想要片子、花钱打印
终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墨镜]
药物大量、安全、无效的问题解决一下[捂脸哭]
哈哈,这个好像还是没解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