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以7亿元的高价从德国购买了两台旧款盾构机。二十年后,中国已然占据了盾构机国际市场高达70%的市场份额。从高价购买德国的旧款,到认准“中国制造”,逆转局势只用了二十多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我国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就从高价购买者变成了占据高市场份额的售卖者。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各种规划和基建建设。万事万物百废待兴,到处都充满了发展的活力。 秦岭隧道的修建就是当时十分重要的一个工程,它位于西安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横贯南北交通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的修建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复杂的地势以及厚重的山体给隧道的修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秦岭隧道所在的地方山体坚硬,如果依靠最原始的手段挖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不计其数。 更重要的是,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工程在进行,给秦岭隧道留下充足的工期根本不现实。 于是,我国很快想到了挖隧道的专用神器——盾构机。盾构机体型庞大,动力强大,能够在迅速挖掘隧道的同时铺设好隧道内部的支撑性钢片,不仅能极大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还能显著减少整个工程的成本。 但那时的中国刚刚迈上发展的步伐,想要拥有盾构机,只能从科技进步的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采购。 经过一番考量,我国决定购买工业强国德国生产的盾构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德国方面竟报出了3.5亿元一台的高价。 这么高额的价格,对当时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国来说实在难以接受。但在深思熟虑之后,为了及时完成工程,我国还是以7亿元的高价购入了两台盾构机。 然而,盾构机运回国内后,我国的工作人员才发现,原本说好的新款盾构机变成了旧款。而且,这两台旧款盾构机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由于我国的科研人员当时还不懂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因此每次盾构机出现问题,工程队都不得不停工等待德国维修人员前来维修。这也导致经常出现我国工程队苦等德国维修人员好几天的情况。 这样一来,每次盾构机出现问题,除了要支付德国维修人员昂贵的维修费用外,还不得不延误工期。往复几次之后,人们开始心生抱怨,有些人甚至萌生了自己研发盾构机的念头。后来秦岭隧道总算竣工,但研发盾构机的念头却没有再放下。 2002年,研发盾构机被正式列入我国“863计划”的重点项目,我国随即开始了对盾构机的研究与试验。 盾构机体积庞大,零件繁多,涉及的专业知识横跨多个领域。但我国的科研人员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他们不懂的知识点就临时去学,难攻克的零件就拆卸分析。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全力以赴,以百分之二百的精神去面对这个挑战。 他们除了研究之前购买的那两台盾构机外,还另外购入了130台盾构机进行拆解和研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摸索盾构机的工作原理和每一个细小零件的细节之处,他们终于取得了突破。 2008年,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的盾构机诞生了。这架号称“地下航母”的机器终于被我们创造了出来。当第一台盾构机成功工作的那一瞬间,所有参与研发的工作人员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有了第一台盾构机的成功研发经验后,我国很快便不断研发并改进了更多批次的盾构机。到2017年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不少科研人员曾经将我国的“中铁一号”盾构机与当时德国最新款盾构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的盾构机在多个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了德国生产的盾构机。 有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后,我国在执行各种基建任务时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这些年来,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其他国家的打压和挑战,中国毫不畏惧而是勇敢地抗住压力继续奋勇前进。 参考来源:领跑的密码盾构机:掘进中的逆袭--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