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双腿疼痛就诊,白天入院,晚上死亡!医生:只因忽视一件事

刘老养护 2025-04-26 13:27:2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腿酸、腿麻、脚冷、走几步就得歇歇?你以为是年纪大了、血液循环差,贴贴膏药就好了。可知不知道,这些表面上的“小毛病”,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大杀招”?

有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50岁出头,平日操持家务,没什么大病,唯一的问题就是近两个月双腿越来越酸痛。她试过热敷、推拿、拔罐,甚至用过“网红理疗贴”,但都没啥用。直到那天早上,她实在疼得走不动了,才被家人送进医院。

医生查体、抽血、做影像检查,很快发现她的问题不简单。她患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双下肢动脉几乎完全堵死,肌肉组织已经大面积缺血坏死,引发了致命的“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从入院到死亡,只有短短10小时。你可能要问了,腿疼怎么会死人?别急,我们来扒一扒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隐秘角落”。

“血通则人活,血堵则命休”:血管堵了真的要命

许多老百姓对“心梗”“脑梗”耳熟能详,可说起“下肢动脉闭塞”,十个人里得有九个摇头。我们都知道血管堵在心脏叫心梗,堵在脑子叫脑梗,那“堵在腿上”呢?

这病叫下肢动脉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它最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人群。但因为“堵在腿上”,人们往往不重视它。

数据显示,我国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15%,而这其中,仅有不到30%的人能在早期被诊断出来。

这病的“毒”在于它发展慢、症状轻、隐藏深,等你觉得不对劲时,往往已经晚了。很多患者甚至直到需要截肢、甚至命悬一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什么“腿疼”常被误判?靠经验活的不是医生,是侥幸

你有没有过被医生“看一眼就开药”?不少基层诊所、社区门诊,对中老年人的腿疼直接归为“风湿”、“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吃点止痛药就打发了。

但你知道吗?风湿和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疼痛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风湿的疼是“静止时更痛”,而下肢动脉闭塞是“走路痛、休息好”。这叫“间歇性跛行”,可惜太多人不知道。

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糖尿病人腿麻、发凉、无力,很多人以为是血糖控制不好,其实很多时候是血管早已经堵了个七七八八。

医学不是玄学,疼痛背后都有逻辑。可问题是,大多数人没那“望闻问切”的知识储备,医生也不是每次都有时间细细排查。“经验主义”就成了“掩埋真相”的最大帮凶。

为什么这病常被忽视?全怪“症状太普通”

你试想一下,一天走多了腿酸,是不是很正常?是不是下雨天、天冷时腿疼也很常见?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腿疼不是病,疼一疼就过去了”。

但真正的下肢动脉闭塞症,它的疼痛是“有节奏的”:走一段疼、停一会儿缓解,再走又疼。严重时,哪怕坐着不动,腿也像被火烧一样。再发展,脚趾变黑、溃烂、发臭,甚至“自动掉落”。

听起来瘆人?可这就是晚期表现,称为“坏疽”。

有研究指出,超过一半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需要介入或截肢阶段。

不是“治不治”,而是“早不早”

很多人知道心梗脑梗要做支架,却不知道腿上的血管也可以“通一通”。

现代介入医学早已发展出一整套“血管再通”技术,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放置、溶栓治疗,甚至可以做“旁路移植”绕开堵塞的血管。

关键是发现得早。如果在“间歇性跛行”阶段就治疗,几乎都能避免截肢和死亡。但一旦发展成“静息痛”甚至“组织坏死”,死亡率和并发症就会上天。

健康不是“等坏了再修”,是“还没坏就养”

你有没有见过那些“电瓶车二十年不换电瓶”的人?没有吧。可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身体却是“坏了不修、疼了不理”?

健康这事,从来不是“等有病再治”。尤其是像下肢动脉闭塞症这类“沉默进展”的疾病,一旦出问题,代价可能是整条腿,甚至整条命。

那到底该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

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踝肱指数(ABI)。这是一个无创的检查,只需要测量手臂和脚踝的血压比值,正常值应该在0.9-1.3之间。低于0.9就要警惕血管堵塞。

这个检查在大多数三甲医院、体检中心都能做,费用也不高,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

长期吸烟、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有冠心病或脑梗病史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ABI。

你可能听说的那些“偏方”,到底靠不靠谱?

说个真事,有个病人腿疼去看某“老中医”,被建议每天喝“红花泡水”,结果喝了一个月,腿疼更厉害,最后送医检查,血管已经栓塞80%。

偏方不是不能用,但问题是:你知道自己是哪一种病吗?不是所有“腿疼”都一个方子通吃。

像“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果是在血管大面积堵塞时使用,可能反而诱发更严重的栓塞。

别再觉得“男人才容易血管堵”

以前大家都以为,心脑血管病是男性专属,女性有雌激素保护。但更年期以后,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直线飙升,尤其是下肢动脉闭塞。

而且女性的症状更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不论男女,只要有腿疼、走不远、脚麻、脚冷这些症状,别犹豫,去查血管!

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一点:我们太不懂“身体语言”了

你有没有想过,身体其实一直在和我们说话?疼痛、麻木、发冷、乏力,都是它在发信号。问题是,我们听不懂,或者听懂了不当回事。

身体不会说谎,但我们总是选择性失聪。这才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身体的账,迟早要还;健康的事,别再拖了

这位女子的悲剧,归根到底不是因为“救治不及时”,而是因为“重视太晚”。我们不是要制造恐慌,而是提醒每一个人:疼痛不是敌人,而是提醒你“还有机会”的信使。别再让“腿疼”这种看似小问题,变成你人生最后的注脚。

参考文献:

[1]李新益, 郭军.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4, 16(3): 201-205.[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摘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 203-210.[3]高建平, 张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J].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2): 123-12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800
刘老养护

刘老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