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秋,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主任徐介藩大校赶去江西开会,会议期间内心煎熬无比。“风向”定了以后,许多人被迫做了违心发言,算是过了关。面对战友们的规劝,徐主任依旧讲:“我看他没有错!” 1951年4月,朝鲜前线战事紧张,志愿军司令部急缺优秀的俄语翻译,以便与(驻朝)苏联顾问通畅交流。为此,经过组织决定,刚刚从苏联归国的徐介藩同志,被紧急派往朝鲜前线,担任了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并兼任首长的俄语翻译一职。 1年间,首长与苏联顾问会面时,徐主任总是陪在身边,毫无差错地进行翻译,避免了许多误会、争执。自然而然,才华横溢的徐主任引起了志愿军副司令陈赓的注意,对这个小师弟(同是黄埔军校毕业)很器重。 停战协定签署后,时任哈军工校长的陈赓将军向组织打了报告,将徐主任调到了哈军工,让他担任了装甲兵工程系主任一职。1959年秋,徐主任(1955年开国大校,1961年晋升少将)也去到江西,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后,徐主任听着台上“尖锐”的发言,一时间心如刀绞。 在朝鲜前线,他虽然仅与这位首长相处了1年多时间,但是对这位首长的高贵品格还是了解的,他心里只有钦佩、崇敬。然而“风向”定下以后,许多人被迫做了违心发言,算是过了关。许多战友也劝徐主任:“还是讲吧。” 最终,徐主任还是没有选择“落井下石”,而是选择“雪中送炭”,他发言讲:“我看他就没有错!”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令诸多战友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默默支持着徐主任。也因为这些正义言论,徐主任屡受打击,从此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