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双方不断推动人文交流“双向奔赴”。11月25日,第五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中山大学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主办,论坛主题为“现代化:共同愿景和特色道路”。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佩里基金会主席纪尧姆·鲁博-卡希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为中法合作与发展启迪思想
魏海生表示,此次论坛交流中法两国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既研讨共性规律,也探寻国情特色。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搞“小院高墙”、零和博弈,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敞开大门,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是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高松表示,本届论坛有助于增进中法两国学者对彼此现代化进程的理解与认识,为两国未来合作与发展启迪思想。中山大学与法国的渊源已有百年,是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历程的重要见证者、积极参与者与有力推动者。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山大学与法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全面深入的教育与科研合作,横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纪尧姆·鲁博-卡希表示,当下必须提倡走对话、理性与合作的道路,摆脱历史和现实偏见,摒弃舆论误导和谎言,从而实现真正了解和真诚理解。这也正是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提议定期举办中法学者高端论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初衷。他认为,应时刻记得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不能陷在竞争与对抗的逻辑中,包容与合作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正确道路。
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会长路易丝·加格兹认为,亟需将公共服务建立在社会效用、平等、再分配、合作、社会和地区凝聚力以及长远考虑的原则之上,同时还需要将公共服务的范围扩大到新的领域。此外,要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管控,确保其为人类服务。她强调,要在合作和尊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二级巡视员郑振华表示,对外工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和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教授、原副校长斯蒂芬•雷金纳德•洛南曾在中山大学待过几年,在这里他打破了原先的刻板印象,不断发现中国人尊重他人、尊重长辈,关心社区、关心集体,具有深思熟虑的创造力等特质。在他看来,促进交流、促进开放在当今世界至关重要。
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法两国推进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聚焦“现代化”共同愿景和特色道路
下午,论坛进入理论研讨环节,包含“现代化:共同愿景”和“现代化:特色道路”两个主题。由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会长路易丝·加格兹,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徐俊忠主持,中法12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发言。
其中,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戴永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和相互间的影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法国学者梅谦立探讨了不同国家的现代化源流,从哲学角度审视了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道路。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周立红从比较视角探讨了中法和而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法文专家戴维力讲述了语言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上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译好中国故事。”
在闭幕式中,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哲学系系主任、教授张伟提到,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也是中山大学的百年华诞,第五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在中山大学举办,意义深远。中山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高等学府,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着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历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牟建君表示,中法学者齐聚一堂,生动展现了中法合作的“双向奔赴”。论坛未来将持续加强合作,为专家学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副局长李平总结道:“本次论坛拓展了学术视野,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同时也为未来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表示,期待中法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继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文丨记者陈亮李可欣
图丨记者梁喻潘俊华实习记者钟伟星赖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