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汉海昏侯墓惨遭盗墓者黑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紧急出击对西汉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考古性挖掘及清理,却找到了“孔子画像!
墓里宝贝无数,金饼、玉器、竹简琳琅满目,随便拎一件出来都能让专家们兴奋好一阵子,但要说最吸睛的,还得是那面“孔子镜屏”,为啥?因为它不光是一面镜子,更像是一扇通往两千年前汉代文化的窗口。
这“孔子镜屏”,可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它集屏风、镜子于一体,结构相当复杂。
首先它有一面青铜大方镜,长76.3厘米,宽46.5厘米,跟现在咱们用的穿衣镜差不多大,这镜子嵌在一个漆木边框里,边框上画着东王公、西王母,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
背面是一块漆木板,形状像屏风,上面画着孔子、颜回等人的画像和生平介绍,妥妥的文化人标配。
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块绘有黑色仙鹤的漆木板,可以当做镜盖,合上之后就是一面屏风,打开就能照镜子,简直是古代的多功能家具。
这东西的制作工艺也相当牛,青铜镜抛光得贼亮,漆画更是精致得让人惊叹,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体现了汉代高超的工艺水平,这可不是吹的。
这“孔子镜屏”的功能,可不是只有照镜子那么简单,镜屏上有一段铭文,叫《衣镜赋》,里面有句话“修容侍侧兮辟非常”,意思是说,这玩意儿既能用来“修容”照镜子打扮自己,又能“侍侧”像屏风一样放在旁边。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这面镜子照的不仅仅是你的脸,更是你的心,专家王楚宁认为,屏风上孔子和弟子的画像和传记,还有四神图、钟子期听琴图这些元素,都是为了传达一种伦理道德观念,让你照着镜子的时候,也能反思一下自己,提升一下个人修养,搁在今天,就是妥妥的“正能量”宣传。
在汉代,这玩意儿绝对是贵族圈的爆款单品,身份的象征,懂的都懂。
“孔子镜屏”上的孔子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这在艺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文物界的“顶流”。
它的艺术风格、图像内容、绘画技法,都代表了汉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吊打同时期的其他艺术作品。
这东西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的文化、宗教、艺术,甚至社会生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学术价值?不用多说,懂的都懂。
虽然“孔子镜屏”已经出土,但研究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比如,一些残损部分的修复和解读,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专家们还可以对类似的文物进行更深入的比较研究,结合其他考古发现,对汉代社会进行更全面的解读,总之这面镜子,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