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7日)上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是两个建设责任主体之一。面对历史机遇和重大使命,舟山怎么干?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与建议。
为推进舟山深化开放提供了方向指导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并于日前正式发布。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韩杰表示,浙江正在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依托大宗商品产业优势,加速自贸试验区3.0版建设。《方案》的出台,为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进舟山、宁波深化开放,推动大宗商品全产业链的开放创新,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提供了方向指导。
韩杰介绍,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有利于浙江自贸试验区推动区域深度开放、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提升我省大宗商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方案》明确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将以舟山片区为基础,统筹宁波片区,加强区内区外联动。通过国家赋能,有利于发挥舟山、宁波片区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两大片区的深度联动,并带动周边区域,共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实现国家战略在浙江的落地,全面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方案》将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经验进一步拓展至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优质蛋白等大宗商品,重点打造“三基地两中心”,即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工基地、海事服务基地,以及贸易中心和交易中心,推动大宗商品领域全产业链、集成式改革。比如铁矿石领域,延伸发展铁矿石中下游加工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区的国际混配矿分销中心。粮食领域,支持舟山建设现货大豆保税交易库,开展大豆进口现货实物交收试点,打通进口大豆在境内现货贸易的“最后一公里”。
《方案》还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构建与之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进大宗商品领域高水平开放。贸易自由化方面,研究在舟山衢山岛及周边岛屿建设大宗商品特色型综合保税区,创新大宗商品保税监管模式,提升大宗商品通关效能。国际投资合作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领域重点企业在境内首发上市,鼓励相关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融资,吸引资源商、贸易商集聚,增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要素保障方面,加快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探索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舟山将举全市之力推进枢纽建设开局起势
舟山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形交汇处,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
发布会上,市委副书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梁雪冬详细介绍舟山发展优势和成就。他表示,舟山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紧紧抓住方案批复之后最佳的“窗口期”,围绕国家明确的“两中心三基地”建设和制度集成创新,按照“巩固优势,提升能力,强化支撑,集成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梳理分步骤分阶段压茬推进落实的重点任务清单,举全市之力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开局起势。
对标“世界级航运中心、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舟山将深化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在提升舟山保税船用燃料市场国际竞争力上,实施专项提升行动,在服务标准、运行效率、收费标准方面,精准梳理船加油任务清单,逐项攻坚落实,推进保税油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常态化开展LNG加注,推进全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加快发展生物燃料、绿色甲醇、液氢、液氨等新型燃料。力争2027年船燃加注量突破1000万吨,服务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在发展锚地综合海事服务产业上,创新国际船舶物料供应管理模式,优化船舶、货物、人员进出境管理,实现从船用燃料供应“单一服务”向物料补给、技术服务、船员换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拓展;统筹推进锚地建设、开放和启用,完善海事服务锚地、船队等配套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海事服务产业园,建立“园区+锚地”一体化运营模式,建设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做强做优高端海事服务产业上,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信息咨询、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持续做大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提升航运资产处置能力;做强国际船员管理服务,建立船员出入境绿色通道,便利国际船员到港服务,打造国际船员轮换基地。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二氧化碳捕集、卸放等产业发展。力争2027年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出突破1000亿元。在迭代升级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上,积极打造国际船舶绿色维修基地,加快推进舟山龙头船企的装备和工艺升级改造,全面推广实施绿色修船;大力发展豪华游轮、海工平台、甲醇燃料船舶改造等高端附加值船舶和特种船舶的修理改装业务。在提升国际海事服务产业数字化水平上,加快国际海事服务及监管的数字化改革,打造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服务平台;持续开发推动国际海事服务效率提升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国际船油加注监管系统、江海联运信息平台等一系列数字服务平台;全力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发展,打造大宗商品特色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舟山国际海事服务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枢纽建设要把物理空间变成价值创造的新空间
发布会后,省商务厅自由贸易区处处长骆林勇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认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是国家赋予浙江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使命。他介绍,2020年,浙江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这次国务院批复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从基地到枢纽,两个字变化具有本质提升,意味着要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骆林勇对舟山承担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任务寄予厚望。他说,当前舟山很多都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推动贸易、交易落地和海事服务能力提升,将极大带动舟山全产业链发展,尤其是贸易交易中心落地,可以推动全球贸易商、资源商来舟山采购、投资。如建设海事服务基地,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船舶前来加注,带动相关航行服务全产业链提升,预计到2030年,保税船燃加注规模可达到1200万吨。
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认为,枢纽落地是新时期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大战略。从价值链分布来看,大宗商品处于价值链的上游。大宗商品从原材料变成成品,中间的过程就是增值。谁拥有了大宗商品定价权,谁就占据了整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制高点。
兰建平说,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既是物理空间上国家战略在舟山的贯彻实施,更是价值再造、科技革命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舟山要把“枢纽”二字在物理空间上做到最大的价值释放,推动交易商、供应商、集成商在舟山大集聚、大集群,与制度供给形成大合唱、大协调,体现国家战略在浙江、在舟山的最大价值。要依托物理空间,通过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大宗商品所带来的增值空间,赋能经济发展,支撑科技创新,把物理空间变成一个价值创造的新空间。要利用好新一轮自贸区政策、改革开放战略,细化深化实化到大宗商品门类中,体现改革与创新的统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物理空间到增值空间的迭代演进。
兰建平认为,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中,还要串点成线、串线带面。舟山片区和宁波片区要加强协同、联动发展,放大枢纽效应,实现战略落地价值最大化。
记者:方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