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国产纪录片轰动全国,引发争议不断,流水线上的底层农民工造假名画20年,狂赚上千万,却让无数网友泪流满面。
可是不少专家学者批评他们只会机械的复制,没有审视艺术的能力,更有甚者说他们丢脸丢到了国外。
殊不知这群农民工仿制梵高、莫奈,不是为了被欣赏、被夸赞,因为这只是他们的维持生计的手段。
其领头人赵小勇只消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美复刻一张梵高的自画像,因此获得了“中国梵高”的称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圳大芬村隐藏在小作坊里的“艺术家”们的生活,看看他们如何用画作撑起生活的天空。
大芬村的画工们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人力成本高昂,深圳城中村凭借房租便宜、物流方便,人力廉价,吸引了香港画商黄江的注意。
当时村里仅有20名画工,黄江靠着这些画工完成了海外客商的大批订单,赚到了不少钱,这让更多资本看到了商机,纷纷来到大芬村建立画室。
就这样,深圳大芬村成为全球最大的油画村,欧洲70%的油画都在这里生产,因为出口需求量的增加,所以需要大量的画工。
价格低又能吃苦的农民工成为了画商们的选择,这些农民工通过不断地临摹,逐渐练成了人体复印术,变成了没有感情的画画机器。
从梵高到莫奈,从《向日葵》到《睡莲》,只要客户需要,他们便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因为工作量巨大,一个月内要完成几百张梵高的油画临摹作品。
在十几平米没有空调的画室中,挤着十数名画工,他们赤裸着上半身,空气中混合着汗水和颜料的气味。
赵小勇最初就是这些画工里面的一员,因为在老家看过堂哥画画,所以赵小勇在绘画上一点就通。
在完成第一笔订单后,他就开了一家工作室,自己当起了小老板,而订单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梵高的画。
所以最初赵小勇选择画梵高,不是对梵高的理解与喜爱,而是因为梵高的画卖得更好,能赚到更多的钱。
赵小勇的工作室分工明确,妻子负责星空,弟弟负责咖啡馆,而他负责自画像,赵小勇和家人们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模仿梵高的作品。
荷兰朝圣之旅
画了20年梵高之后,因为一个梦,赵小勇突然对梵高来了兴趣,他不禁好奇梵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之后,赵小勇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去荷兰,去梵高美术馆,看看梵高真正的作品。
这时荷兰的画商又下了一笔订单,还特别邀请赵小勇去荷兰参观,食宿全包,赵小勇只需要承担来回的机票费用即可。
他和妻子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一向都支持他的妻子劝他再考虑考虑,几万块钱的机票,不知道要画多少张画才能挣回来。
一天晚上,赵小勇组织起画室员工观看梵高的自传电影,黑暗中,每个人的神情都很专注,眼里闪烁着光芒。
当梵高神志失常开始伤害自己、毁坏作品时,大家都屏住呼吸,当梵高永远闭上眼时,很多画工们的眼眶都湿润了。
看完电影之后,他再次和妻子说了要去荷兰的想法,拗不过赵小勇的坚持,妻子终于松口了。
第二天,赵小勇便动身回到了老家邵阳办理护照,可梦寐以求的荷兰朝圣之旅却将他的满腔热情彻底击碎。
赵小勇不远万里来到荷兰,只为一睹梵高真迹,艺术馆前摆放售卖的都是出自自己之手临摹的山寨品。
赵小勇20年间画了10万幅油画,不为艺术,只为谋生,一张复刻的名画450元,可以说是梵高帮助赵小勇成家立业,解决了生存的难题。
来到荷兰,赵小勇的心情是无比激动,但是看到自己辛苦完成的作品被随意挂在墙上任游客挑选。
又得知自己的画漂洋过海之后价钱翻了八倍不止,赵小勇的心里五味杂陈,此时站在自己画的梵高自画像旁的他,看上去和画中的梵高有些许神似,都带着一点落寞。
第二天来到梵高美术馆,赵小勇才真正感受到差距,因为多次打印,他照着临摹的画像早已经失真。
他走到临摹过无数遍的梵高自画像前,低声说着,颜色不一样,从美术馆走出来之后,赵小勇的世界塌了。
他在路边蹲了很久,画了梵高作品20年,但博物馆里面的一幅真迹,让他明白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业,其实是一场虚幻。
废墟中的信徒
赵小勇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他不知道回到中国之后还怎么继续画下去,虽然赵小勇的世界已经坍塌,但是废墟中依然伫立着神,他是虔诚的信徒。
赵小勇来到梵高曾接受治疗的法国阿尔勒医院,在一扇扇漆黑的小床前尝试着和梵高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他来到奥维尔墓园,为梵高献上一束花,用中国人独有的方式祭奠着这位满足了自己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真正的艺术家。
晚上他惊喜的发现,梵高笔下的咖啡馆几百年来都没有变化,这一刻,赵小勇又活过来了,他不顾路人的目光,支起画架,拿起画笔,完成了他的咖啡馆。
回到中国,赵小勇和其他画工们描述着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梵高故乡,比想象中还要更美,但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画工、画家、画师之间可以说存在着天壤之别,而自己充其量只能是个画工,可是朋友们却不这样认为。
朋友们的话吹散了他心中的雾霾,赵小勇决定走原创之路,画出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作品。
他开始画自己80岁的奶奶,画童年乡间走过的石板路,还画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画室。
赵小勇还不忘鼓励画工朋友们坚定的画下去,创作自己的作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用自己的一种方式去画一些作品。
结语
一百多年前,梵高的画作无人问津,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一百多年后,梵高的画作举世闻名,还养活了相隔万里外的数以万计的中国画工。
如果梵高知道在自己百年之后,这样一群出身底层的农民工依靠他的画作获得了谋生的出路,一定也会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