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近日发布主题和主标识后,不断在网端发酵,引发网友考古蛇文化内涵。12月2日,官方吉祥物形象“巳升升”又官宣,祝福全球华人在新的一年如意康宁、好事连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巳”化为灵蛇,代表生生不息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承古拓今,饱含深意。巳,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而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璧,事事如意,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介绍说,主标识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再对称反转拼合,形成“巳巳”并肩之态,“设计者非常巧妙地对‘巳’字形态进行再转化和再创造,对称之中有一种方正的流畅之感。”
主标识进行了图案化的处理,设计者大胆运用了方形和圆形的线条,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看来很符合太极图的构成,“以中国书法最原始的‘巳’字造型设计,将蛇的灵动飞舞、圆弧的元素运用其中,无论从正反哪面看都是一样的,反映出中国文字再创造的审美精神。”
“95后”甲骨文自媒体博主李右溪这样解读“巳巳如意纹”:乙巳年,巳蛇,甲骨文里的“巳”乍看起来很像一条蛇,所以由“巳”字作为设计的基础元素可以说再合适不过。“巳”字的甲骨文在学界大部分被认为是“腹中胎儿”的形象,“巳”字在不少古文里也有胎儿、后嗣等意思,代表着生长、繁衍。据悉,“巳”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玉篇》中直接以“嗣”来解释“巳”,代表子嗣绵延、接续继承之意。
溯源“巳巳如意纹”
这次春晚创造出“巳巳如意纹”,继中国字、中国色、中国服等之后,再次让大众关注中国纹样美学。主标识通过设计中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延展出无限的可能性,无限循环,象征着生生不息,暗含主题。对此,李右溪认为,这个标志不断铺展开漂亮的纹样,正像是这“巳”的字义展现,生生不息。这个纹样复制一遍,就像咱们古代文物如意的样子,而当它无限复制,像不像咱们一些商州青铜器表面的纹饰,这就是蛇纹,也叫蟠虺纹,就像一条小蛇不断盘旋蜿蜒,所以说“巳巳如意”可不是简单一个谐音梗,“这个标志可以说融合了天干地支、甲骨文、如意纹、青铜器蛇纹等诸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神秘又新潮,古老又现代。”
采访中,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典藏部副主任杨海涛告诉记者,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往往是互通的,“巳”复制后就像如意的样子,是一种形象的演绎。
江苏水网纵横,蛇水陆通行,行踪诡秘。古人通过幻想与蛇有亲缘关系来获取勇气和力量。越人有文身的习俗,表示与蛇同类,以期待获得保护。《汉书·地理志》载:“引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其伤害。’”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2004年发掘的江苏无锡鸿山越墓就出现了大量的蛇纹文物,比如在墓室东发现的盘蛇玲珑球形器,是鸿山墓群最为神秘罕见的礼器。全器以8条蛇盘绕而成,或嘴咬尾或嘴咬身相连,中间镂空,蛇身施以红彩和蓝色、白色的点状琉璃釉。这种将琉璃施于陶胎上作为点缀在古代制陶史上十分罕见,工艺十分复杂,显示二千多年前鸿山人已掌握了彩釉陶技术,比唐三彩早了一千余年。
此外,还有诸如堆塑6条或9条蟠蛇的青瓷鼓座、堆塑蛇形悬虫的青瓷甬钟、堆塑蛇形纽的青瓷镈钟等,被视为越人蛇图腾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