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姜赟通讯员白聿辰孙淑凡
“最近不到四个月时间,我已经陆续参加了大大小小差不多15场招聘会,准备的100多份简历全部发放掉了,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据我所知,从第一场秋招开始到现在,我身边的同学最少的也去了不下十场,秋招成为了我们这些准毕业生不断奔赴的‘战场’。”日前,刚刚参加完秋招的浙江大学传媒学院研二学生小刘告诉记者。
每年9月,杭城各大院校就进入了秋招时间,一般会持续到年底。以12月为例,12月4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聘会;1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2025届博士专场秋季供需见面会;12月8日,浙江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宁波大学专场招聘会;12月14日,杭州市冬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12月下旬,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招聘会;12月下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2025届毕业生招聘会……几乎霸占了12月的每个周末。
秋招现场
秋招现场
每天抽半小时模拟面试
小刘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方向是数字媒体与与智能传播,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他提前为秋招做足了准备,希望能够在毕业前落实自己的工作去向。由于对汽车行业比较感兴趣,他理想的就业公司是几家业内比较有名的车企。记者查阅数据发现,相较于饱和的互联网大厂,受新能源带动的制造业这几年一直在扩张,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发岗位在迅速增长。
为此,在秋招开始的前几周,小刘就已经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对几家车企的企业文化、招聘要求、薪资福利等进行了相关了解。“我了解后发现,企业的公关传播专员对我来说比较合适,现在新能源车企的发展势头比较好,比起一些自媒体行业,平均月薪能高大概4000到5000元左右。”
一考上研究生,小刘就开始有意识地积攒实习经历,为的就是找工作时能有一份拿得出的简历,但即便如此,去了几场秋招后,他发现自己的简历还是不够丰富,“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喜欢写作,所以研究生实习时选择了传统媒体行业,跟着老师学了比较多的是采写方面的能力,但缺少互联网的相关实习,对于新媒体运营经验不足,这也导致我在秋招时比较受限,像我比较心仪的车企的公关传播专员和互联网大厂的运营岗,得到的反馈是,我在新媒体领域的经验不足。”
参加秋招前,小刘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突击学习了面试技巧。“简历上的实力是一部分,但呈现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关键。我一边去咨询了一些学长,一边在网上看一些HR的经验分享。”
小刘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吉利集团的7人群面,第一轮,每位面试者有一分钟左右的发言时间,之后进行十分钟的小组讨论,在最后的三分钟达成共识并且派一名代表发言。“群面这种面试类型,我没有什么经验。我觉得自己有一些不错的观点,但由于时间限制、心理紧张等因素,我没有把所有观点都陈述出来,我觉得自己表现不是很好。”
有了这一次经验之后,为了提升面试方面的不足,小刘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组成了面试模拟小队,每天抽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模拟面试,“起码能缓解紧张感”。
学生们正在咨询
应届生们忙于秋招、考公、毕业论文
抓秋招、考公、毕业论文,这是现在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真实写照,小刘也不例外。在马不停蹄参加秋招的同时,他还参加12月份的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据统计,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了300万人次,竞争18948个岗位,总体报录比为62.23:1。
小刘表示:“在参加秋招前,我的想法是先找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并没有首选考公。但去了一些招聘会后,我发现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可能需要时间。所以我不想浪费机会,考公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寝室四个人有三个人都在同时准备考公。”
作为一名研三学生,就业决定小刘的未来去向,而毕业论文决定着小刘能否顺利毕业。学校毕业论文的预答辩时间在2025年1月初,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小刘需要完成2万到3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初稿,目前小刘的进度还在前期访谈、采集数据的阶段。
小刘现在比较担忧的是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时做三件事真的有点应对不过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参加完12月1日的国考,紧接着要参加12月8日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我决定考公本来就比同学们晚了两个月,现在报了培训班,一天要分出4个小时左右准备考公,同时还要忙着毕业论文,周末还要继续赶场招聘会,恨不得有分身术,分成三个人”。
招聘会现场
招聘会现场
调查
六成学生期待薪资为每月8000元以上
和小刘一样,每年的下半年都是应届生们最忙碌的时候,毕业论文、秋招、考公、考研、留学……每一样都是选择,但都要花费不小的时间和精力。日前,记者走访了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发放了100多份调查小问卷。
根据问卷显示,制作简历是秋招前期准备中最受重视的环节,9成的受访学生都提到了简历的重要性,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制作高质量的简历,并且在参与面试前就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对行业进行了了解。
在比较受关注的薪资方面,60%学生期望薪资8000到12000元,30%学生期望薪资5000到8000元,这个薪资期待随着学历增高而增高,2%学生期待薪资在1.2万元以上,这部分学生基本以研究生为主。8%学生期望薪资在2000到5000元左右,他们更看重积累经验。
在工作地点选择上,70%学生倾向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认为更有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25%学生明确表示要回家乡发展,因为家乡虽然机会不如大城市多,但生活成本低,能与家人一起生活,比较安稳。5%学生表示,会在大城市拼搏后考虑去中小城市发展,寻找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在单位规模选择上,55%学生倾向于大型企业,比较强调稳定、成熟的工作环境。近40%学生想去中小型企业,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初创公司没啥兴趣,觉得不够有安全感。
在就业这个时间节点,准毕业生们面对众多选择,已经越来越成熟,正如小刘所说:“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调整和平衡自己的时间去做,争取做好每一件事情,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专注于当下,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