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能做些啥?来看这几个“五老”工作室的故事

钱江晚报 2024-12-06 17:26:53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璐怡通讯员褚雯莉

成立关工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动员如此大规模的老年人群体,来关爱护航下一代。

12月6日,纪念浙江省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杭召开,会上回顾了近5年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在浙江,有3.8万个关工委组织、20多万名“五老”骨干带头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光发热。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来,浙江积极搭建“五老”老有所为的舞台和平台。如今,全省1800多个主题突出、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五老”工作室遍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产创园区……这些工作室也见证了“五老”们不断传承、奋斗、创新的生动故事。

我们从中选取了3个工作室,通过分享它们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五老”风采。

建德市“大同书院”:

建德市大同镇和李家镇地处浙西山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比例高。2011年,建德市文广旅体局退休干部、市“五老”宣讲团副团长汪国云创办“大同书院”,为农村青少年提供阅读指导、课业辅导、文学素养提升、结对帮困等关爱服务。

汪国云自小酷爱读书,40多年来,他坚持买书藏书、读书写作,家中的藏书已“破万卷”。退休前,汪国云有几次回乡,发现当地文化阅读和青少年兴趣培训类服务十分缺乏,村里留守儿童一放学就没有地方去。他萌生了创办公益书院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市关工委和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场地等问题。汪国云全家总动员,与妻儿协力将个人近万册藏书从建德城区搬到“大同书院”。

在汪国云的大力呼吁和宣传下,“大同书院”的公益善举影响日益深远,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赠书捐物。目前,“大同书院”的藏书已突破4万册,涵盖文、史、哲等方面。书院内还设置本地书画艺术家作品展、竹编民俗文化展、“百种园”种子展等特色展厅,年接待读者3千余人次。“大同书院”门前的道路被命名为“书院路”,成为当地一张富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大同书院”成立10余年来,为留守儿童送去红色文化教育、建德历史故事、家风教育、名著导读等各类公益课程。汪国云还发挥自身文艺工作者的优势特长,组织441期作文点评会和读书轮谈会、367期“西乡诗韵”古诗词诵读会、335课《论语》讲座,累计辅导留守儿童达2万余人次。农村青少年们走上讲台、畅谈心得,拓展了文学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针对偏远山区青少年,汪国云自己开车设立“流动课堂”,带领“大同书院”不断向周边乡镇的农村延伸,为那些不便于来书院听课的留守儿童宣讲优秀传统文化课,共授课23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服务面覆盖建德各乡镇。

在汪国云的积极带动下,书院成立了有13名成员的“五老”工作室,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每年暑期,“大同书院”积极开办“假日学校”,为留守儿童开设诗词、写作、国学、书画、剪纸以及学吹奏葫芦丝等丰富多彩的公益讲课。“大同书院”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代理家长”帮困助学活动,帮助解决学习困难,给予亲人式关心和呵护关爱,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作文,更学会做人。

平湖市姚爱英航天科普工作室:

姚爱英航天科普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位于平湖市独山港镇赵家桥村的中国航天科普馆。工作室由平湖市黄姑中学退休教师姚爱英领衔。

1992年的一封信和一笔慰问金,开启了姚爱英与中国航天的不解“情缘”。30余年来,姚爱英积极推进乡村青少年“学科星”航天科普教育,编写了8本航天书籍,开展航天讲座近500场次,参与嘉兴、温州、金华等地11个航天科普特色教育基地建设,被誉为“中国民间航天科普教育第一人”。工作室成员鲁韵玉为“二炮”转业老战士,1998年退休后参与关工委工作,致力于科普宣传,被孩子们亲热地称为“科普奶奶”。另一位成员黄柏年退休前是市实验小学科学学科专职教师,目前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科普辅导员。

2021年“七一”前夕,在建党百年之际,姚爱英推动建立的首个建在乡村的“国”字号综合性航天科普馆——中国航天科普馆正式启用。从选址勘察到布展设计,姚爱英亲力亲为,每一颗导弹的建造、每一艘载人飞船的升空、每一位科学家的生活细节、每一名航天员的感人故事她都如数家珍,并亲自撰写整个场馆展品的讲解词。在工作室的共同努力下,该馆成了浙江省唯一参与“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的地方馆,并成功举办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在浙江的首次特展。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

作为航天科普馆的“首席”讲解员,姚爱英年均接待讲解50场次。独山港镇中学的学生们在工作室的引领下,立志向航天科学家学习,自主成立了机器人、航船航模及天文小组等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制作发射水火箭、编排航天报,并定期组织航天知识竞答赛。鲁韵玉每年数十次深入学校、社区为青少年开展航天科普和航天精神宣讲活动。黄柏年每逢寒暑假,依托各社区“假日学校”和小学暑托班,为青少年开展“少年强国太空筑梦”“奇妙有趣的科学实验”等科普小课堂,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工作室成功促成青少年29次前往北京与航天专家、航天英雄面对面交流互动,亲身体验航天科技。杨利伟等航天专家35次来到平湖,为青少年作航天科普专题报告,传播航天文化、播撒科学种子。工作室还培养了一批年轻且富有经验的航天讲解员。来自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的10位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加入姚爱英团队,扩充工作室师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弹一星”航天精神宣讲活动,将科研工作者的精神代代相传。

多年来,工作室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科星”航天科普教育,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拉近了平湖与航天人的距离,也助力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平湖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上,现场发布了平湖市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政策。同时,市政府与中国航空学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我的航天科普教育能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航天、学习航天。”姚爱英表示。

丽水市吕文飞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室:

吕文飞,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有着丰富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经历。2015年10月退休后,他加入丽水市关工委宣讲团,常年义务为青少年开展宣讲活动。为更好宣传浙西南革命精神,吕文飞除了到学校开展宣讲外,还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

馆担任志愿者开展义务宣讲活动,并牵头成立了吕文飞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室,长期面向青少年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宣讲活动。

“只有走进历史深处,聆听历史回音,才能真正感受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脉搏。”为了让宣讲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吕文飞虚心向浙西南革命斗争史研究专家们请教,并实地考察龙泉住龙、遂昌王村口、缙云黄弄坑等革命遗址,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独特鲜明的宣讲风格。他的宣讲,以浙西南革命历史中的英雄故事为主,结合馆内陈列的大量文物、历史照片以及多种现代化展示,语言通俗易懂,能让听众更加深刻理解“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为中外游客宣讲过程中,他根据游客文化程度的不同,调整所讲解的内容与深度,尽可能让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得到收获。由于吕文飞的宣讲“接地气”“干货多”,许多旅游团参观纪念馆时,都“点名”让他帮忙讲解。这些年,吕文飞边学习、边宣讲、边提高,至今已开展义务宣讲830余场,听众超9万余人次。

为提升宣讲效果,在吕文飞的领衔下,工作室经过反复思考、总结提炼,制作了一系列包括《那些年发生在丽水的感人故事》《挺进师的伟大斗争》等在内的浙西南革命故事宣讲课程。工作室成员还主动深入学校、村社,面对面同青少年开展革命精神宣讲。每场宣讲,工作室的“五老”们都竭尽所能,讲好浙西南革命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让年轻一代更有信仰、更有自信、更有担当。

红色宣讲产生的积极影响日益扩大。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成立了晓丽爱心传递站,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为指导开展志愿活动,挥洒爱心、传递真情,志愿服务从个人扩大到集体,对象从本地群众延伸到外省民工子弟。丽水市刘英小学与浙西南革命纪念馆常年合作,开展“小红军”讲解员系列活动,形成“人人会讲革命故事”“班班都有讲解员”的良好氛围。

0 阅读:6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