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2岁的老农民陈永贵,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紧紧拉着老伴儿的手说:“

玲珑说历史 2024-12-07 11:01:12

1986年,72岁的老农民陈永贵,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紧紧拉着老伴儿的手说:“我这辈子攒下的8365块钱,全都给党当党费了。”

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究竟有多重?对陈永贵来说,这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责任与信仰的体现。

1986年,当72岁的陈永贵即将离世时,他拉着老伴儿的手,心中依然只有一个念头:“我这辈子攒下的8365块钱,全都给党当党费了。”这不仅是一笔钱,更是一份深沉的忠诚。

是什么让陈永贵做出如此决定?他的这一行为,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陈永贵,一位普通的山西农民,却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上世纪50年代,他带领大寨村走上了丰收之路,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楷模。凭借着对农业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领导力,他不仅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也逐步走上了国家领导岗位。

然而,陈永贵的心里始终没有改变的是那份朴素的农民情怀。从副总理到普通农民,他一直保持着简朴的作风。尽管身处高位,但他没有追求个人的权力与地位,更没有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陈永贵的廉洁与奉公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退休后的他,依然与乡亲们保持着深厚的感情,时时关心家乡的变化。家乡的人们常常到北京看望他,虽然他已经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仍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困难。

有时,他自己舍不得吃的饭菜,却总是先送给来访的亲友,甚至常常请他们住在家里,“住我家,住得比住旅馆便宜。”他乐于将自己的一切与他人分享,常常在大院里给邻居们送去自己亲手做的包谷面、烙饼和热腾腾的玉米棒。

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种为人民奉献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朴素、无私的精神,让他在众多领导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1982年,陈永贵正式卸任了所有政治职务,但他依然没有放松对自己和周围的要求。即便是帮助乡亲们办事,他也始终坚持公正与清廉。在一个细节上,陈永贵为家乡的一位亲戚帮助联系铁路运输,办成了事情。然而,亲戚却在办事过程中给了“好处费”,这让陈永贵大为愤怒。“谁做得不对,就说谁!”他毫不犹豫地打电话取消了这笔交易,并严厉训斥了收受贿赂的人。

陈永贵清楚地知道,正直与廉洁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的根本。他痛恨任何形式的腐败与不正之风,认为“钱是惹事根,越来越眼红”,一旦动了这个念头,就容易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他眼中,党员不仅要有权力,更要有担当,做事要凭良心,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对于“走后门”这种现象,陈永贵也一直感到深深的痛心。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严守党性,他还常常强调“党员不能搞阴谋诡计”。即便是亲戚找他帮忙,他也坚持要按照规矩办事。对于那些打着“特殊关系”旗号,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办事的人,陈永贵总是明确拒绝。

一次,他得知家乡的一个朋友为了办事需要用火车皮,却因为未按规定办事,收了“好处费”。得知此事后,陈永贵气愤至极,他立刻打电话让火车皮撤回,并让对方知晓自己的立场:“不能给他干!”他知道,这种事不做,就是坚持原则,做好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他深知,任何个人利益的得失,都不能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相冲突。即便是身为一名曾经的副总理,他依然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不让任何腐败现象滋生。

1986年,陈永贵临终时,他把一生积攒的8365块钱捐出,全部作为党费。这笔钱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的数额,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个农民一生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承诺。

在很多人眼里,陈永贵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曾经的副总理。但他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并非来自于高官厚禄,而是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奋斗与纯粹的信仰。在他眼里,党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信念。

退隐后的陈永贵,并未远离人民。每当来自家乡的亲朋好友来到北京,他总会在家中精心准备饭菜,笑着接待他们。即使生活已经不再富裕,他依旧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一切。对家乡的热爱与对人民的情感,使得他即使在身处权力的高峰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与敬畏。

在许多年来,陈永贵一直是家乡人的骄傲。在他眼中,人民的日子好起来了,自己的责任也完成了。即使是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党和人民的未来,心中没有丝毫悔意和遗憾。

陈永贵的一生是简朴的,但却无比伟大。他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廉洁奉公”的精神。

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权力、不谋私利的共产党人的伟大品质,也让我们深刻反思:在今天的社会,如何保持那份初心与坚持,为人民、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90

玲珑说历史

简介: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