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浙大二院建院155周年之际,中国医疗管理大会暨建设世界一流医院论坛(浙大二院建院155周年学术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作为浙大二院,面对‘新医改’政策和‘健康中国’的大国策,我们不但要继续坚定地对标世界一流,而且要加快向世界一流医院迈进的步伐。”
1931年,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为广济医院题写“济人寿世”四字。这四个字后来被刻在浙大二院的门楼上。1989年,浙大二院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对浙大二院来说,跨越三个世纪依然基业长青,这一切都离不开“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这是立院之本、兴院之源。
在这个基础上,医院进一步集智聚慧,坚定提出“科技创新,服务大众,培育新人,引领未来”的使命,“建设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的愿景,提出了“卓越”“全球化”两大战略。
浙大二院决定“走出去”——在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殿堂中打开眼界。深入学习最先进的思想,医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UCLAHealth)、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院、梅奥诊所等国际顶级医疗机构,开展从远程联合诊断到国际联合医师培训,再到管理培训和远程医疗、学科共建等交流合作,快速地补足自身薄弱领域,缩短与世界一流医院之间的差距。
一件件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悄然发生:用唯一的病案号作为身份辨识码;上千个紧急求助铃遍布全院病房及所有公共区域卫生间内;每个斜坡处都有“注意安全”的醒目提示;全院统一配置抢救车、除颤仪、急救箱等急救设备;建立覆盖全院广播呼叫系统,并设立院内广播代码……质量与安全意识,在这里深入人心。
医院是医学创新的策源地。2014年,浙大二院开始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抓手,构建起系统的基金管理组织体系,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提升医院创新能级。
这是有计划的改变:医院为研究者们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到小动物、大动物研究平台、临床研究平台等完整的研究链,并成立大数据与统计中心、技术转化办公室,保障研究体系服务支撑。
正是源于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具有浙二特色的基金文化——以原创性重大临床研究成果为导向,核心是“创新”,两翼是“精益求精、永不言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榜,浙大二院获批项目总数连续14年全国领先,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2。
基金的数量并不是医院的最终目标,培养医生的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推动医院向真正的研究型医院迈进更为重要。
围绕重大疾病诊治,从预警预测,到术式创新,再到器械药物研发等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浙大二院形成独特的“创新中心”范式,致力于“回答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难题。”
因为怀孕3个月被诊断为腰椎管内肿瘤,宁波一对夫妇深陷于放弃孩子的纠结与绝望之中。但是,出于对小生命的万般不舍,他们还是怀抱一线希望,来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医疗组求医。神经外科和超声医学科团队一起,尝试性地使用超声引导定位,手术取得了成功。随着一声啼哭,一名女婴被顺利产下。
经过不断的求索和钻研,这支多学科交叉团队成功研发了基于自动化超声扫查成像的脊柱脊髓微创手术无辐射导航系统,并在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效果。这项成果后来获得了医院第五届广济创新项目大赛一等奖。
从旗帜鲜明地鼓励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到加大力度投入推动开展RCT(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到启动“5510”工程,即用5年时间争取形成10个标杆创新中心,再到建立创新俱乐部、举办创新大赛,浙大二院推动从“点子”到“产品”的系统转化,以让医学创新的价值指数级地放大。
2024年,浙大二院“临床科学家”系列培训项目全面系统再升级。150位临床学科带头人、青年才俊分别奔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麻省总医院、澳大利亚悉尼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交流学习。
对有为者,医院给予足以施展其才华的无垠舞台,让热爱临床者有手术台、热爱教学者有讲台、热爱研究者有实验台、热爱管理者有平台,每个人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