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道士毕云在经过日军设立的哨卡时,因未向日军行鞠躬礼,遭到了残酷的毒打

玲珑说历史 2024-12-10 11:22:09

1938年,道士毕云在经过日军设立的哨卡时,因未向日军行鞠躬礼,遭到了残酷的毒打,几乎丧命,在伤愈之后,他怀着满腔怒火,活跃在日军占领的区域,专门对日军进行报复,以血还血。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山东英烈网 2022-10-14  关于“毕云:威名惊敌胆 浩气留人间”的报道)   在1938年的初春,毕云,一位身着朴素道袍的山东道士,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他的生活本应与世无争,然而,命运却将他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第一次被打,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毕云路过日军哨卡,面对日军的命令,他选择了沉默的抵抗,拒绝鞠躬,日军的反应是残暴的,他们无情地对他拳脚相加。   毕云的身体疼痛不已,但更痛的是他的心,他的尊严被无情践踏,他的信仰受到了挑战,他躺在道观冰冷的地上,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但他知道,此时无力反抗,   第二次被打,是在他伤势未愈之时,日军以搜查抗日分子为名,再次闯入道观,将毕云吊在树上。   皮鞭如雨点般落下,毕云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剧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他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让这些侵略者付出代价。   在养伤的日子里,毕云的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挣扎,他开始反思,作为一名道士,他是否应该继续追求内心的平静,还是应该站出来,为国家和民族而战。   最终,他决定投身军旅,将个人的复仇转化为对整个侵略者的抗争,毕云参军的那天,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复仇的渴望。   他剪去了长发,换上了军装,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新生儿,即将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军中,毕云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他利用自己的武术功底和道教修炼的敏捷,专杀落单的日军,每当他手刃一个敌人,他的心中既有报仇的快感,也有对生命消逝的悲凉。   当他杀死第五个日军时,他的心情已经从最初的激动转变为冷静,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没有回头的机会,也不会回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云在国民党军队中的表现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他被提拔,但同时也看清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不作为。   他的心中充满了失望,他开始寻找一个真正能够为民族而战的队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毕云接触到了八路军。   他们的抗日决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打动了毕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毕云做出了决定,他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加入了八路军。   在八路军中,毕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艰苦,他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复仇者,而是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他的战友们尊敬他,称他为“道士战士”。   毕云的最终牺牲,是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挺身而出,为了保护战友,他挡下了敌人的子弹。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毕云的眼前闪过了他的一生,从道观的宁静到战场的硝烟,他没有遗憾,因为他知道,他为了信仰和民族而战。   当初两次被鬼子打后,毕云的感受是深刻的,第一次,他没有鞠躬,遭到了日军的毒打,他的身体痛不欲生,但他的灵魂却更加坚定。   他默默忍受着痛苦,心中暗暗发誓,这份屈辱,他日必将百倍偿还,第二次,日军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吊打,毕云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但他没有屈服,他在痛苦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生存的希望,养伤期间,他想了很多,关于信仰,关于战争,关于自己的未来。   最终,毕云选择了离开,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隐忍的道士,而是一个决心以武力反抗侵略者的战士,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八路军中,毕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他在战场上拼搏,每一次战斗都全力以赴,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赶走侵略者,恢复家园的和平。   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毕云的死亡,是他生命中最壮烈的一刻。   他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他的名字和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那些热爱和平、反抗侵略的人们心中,他的生命虽然消逝,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了信仰,为了民族,勇敢地战斗下去。

0 阅读:236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