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啥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小鹿话三农 2024-02-14 13:17:05

这句乡村俗语,"门常开,户常闭",其实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情怀,透露出乡亲们的开放心态与质朴诚信。咱们就扒扒这话的底儿。

你要说门户,咋一听还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开开关关的,咋就跟打太极似的,一阴一阳的呢?但这事儿,老祖宗琢磨了好几百年,也没个准信儿。

啥叫门啊?啥叫户啊?咱平时说的都是指咱家呗。可您得知道,门跟户说的可不是一回事儿,一碰到“门户”这词儿,意思就不一样了。

过去,咱们老祖宗对家的房屋特别讲究,对家门那叫一个重视!一般人家只有个正门,就是大伙常说的大门。

那些家境好点儿的,像是三合院、四合院的,家里头不光有前门,后头儿还能弄个门。您看电视里演的,那些古时候的姑娘家,多的是从侧门儿偷溜出去的戏码儿——这就说明,有条件的家庭可是有正门侧门各一道。

咱老祖宗对门儿还有讲究,大门经常被叫作“仪门”或者“旁门”。“仪门”指的就是家的正门,而“旁门”就是指侧门或者偏门。

一般来讲,家里有客人来,肯定是要从正门请进,这样既显得对客人上心,又热情好客。要是家里有啥事儿,比如买卖啥的,就从后门办,省得叫外人知道。

大多数人会将门和户混为一谈,咱农村老宅儿门槛子高高翘起,两侧还有门框撑着,门后一根横木,作用跟锁差不多。

还有人说,农家院落大门外,叫门;住处大屋门口,那叫户儿。

过去,老百姓觉得房屋坐落之地跟周遭的环境,能左右一家子的运气。所以盖房之前,得请个懂风水的来给宅基地看看。

建房时,大门的位置和样式得讲究。风水师傅会给指点怎么弄,不然家里的运势可能受影响。

那时候人们相信,“一户开两门,人财两空”。这不是说家里不能有前后门,而是不能有两个正门。

可能是因为老一辈文化水平不高,天天在田间地头忙活,家里进了担就意味着有收成,担空了就表示啥也没挣到,家里的日子也就没了着落。所以就有了进门不带空担子的迷信说法。

这种想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好日子还得自己辛苦奋斗,不能靠等天上掉馅饼。

家里喜事儿,客人得从正门进进出出,给家里带来吉祥和长寿。家里要是有棘手事儿,就从后门处理。

至于“门常开,户常闭”这话,是从老子《道德经》“门者常开,户者常闭”来的。

我有个朋友,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记着小时候家是有两个门儿,一个院子里的叫过道门,一个是堂屋门。

那时候的门都是木头做的,刷上油漆,时间长了会显老态,可在农民心中,门始终是个联络感情的桥梁。

"门常开"这个说法,意思就是大家一大早起来,就把家门敞开。邻居们有空闲了,就过来坐坐,聊聊天儿,增进下彼此的感情。

到了过节啥的,亲戚朋友来往,家门一打开,热热闹闹的,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和欢迎。别人感受到了你的热情,自然愿意常来串门。

至于"户常闭",这话的意思是,户就像个屏风,把它关上了就是在保护家庭的私密和安全。

比如农村的外门,也就是户,样式有时候简单到只是几根树枝编的,但关上了,屋里的人就能感到安心和温馨。

那个时候治安还不像现在这么好,特别是山边儿的村子,晚上可能还有野兽出没呢,所以把户关上,是为了家人的安全。

我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印象特别深。那时候家家户户条件一般般,有个电风扇就不错了,为了省电,大家都爱坐在家门口乘凉。

吃饭也都不在屋里,就提着碗坐在门口,路过的人要是渴了,想要口水喝,村里人都会热心招待。

到了晚上,那时候的蚊子还没现在这蚊子猖獗,大人们搬着小凳子坐院子里聊天,小孩儿们看着满天星星数,月亮亮堂堂的,星星灿烂着。

现代社会,生活逐渐走向现代化,家电成了常态,那种过去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成了回忆。

如今,咱们对房子的门户也是越来越注意了。虽说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进城买楼房,不像农村得自己起房,可对门户的要求还是挺讲究的。

买房的时候,看房门是不是正冲电梯或楼梯,这在风水上是不吉利的,说是会影响住户的运气。比如家的门口正对着卧室,也是不太好。大人住可能有口角,小孩住可能哭闹不休。

显然,大家对门户的重视并没少。

人们探索着,门户的开闭不仅关乎家的隐私和平安,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有人说,21世纪了,国门向世界敞开了,农村那门户也不用那么封闭了。现在城市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了去了,农村的大门得开放,户可以关紧点,这样城乡发展才能和谐。

当然,也有反对声音,觉得农村的门应该对特定的人开放,户也是要开着的,这样能引进资源,分享信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您对家门和户,有啥想法不?

0 阅读:37

小鹿话三农

简介:兽医小硕士一枚 🐷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