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婴博主”上线,萌娃洗澡翻车名场面

一笑聊知 2025-04-19 20:17:25

母婴是艺术表现中广受欢迎的题材,那最早开辟母婴赛道,喝到头道汤的大神是谁呢?

唐朝张萱(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的那位)与周昉(《簪花仕女图》的作者)精于仕女画,也画了一些儿童形象,算是试水。

《捣练图》局部

《虢国夫人游春图》女童

真正把母婴作为绘画主体的,还得是五代南唐的宫廷画家周文矩,也就是我之前提过的《重屏会棋图》和《琉璃堂人物图》(又名《文苑图》)的作者,据记载,他曾画过《宫中图》《婴戏图》《浴婴图》等好几幅母婴题材的作品,堪称古代“萌娃专业户”。

今天给大家看的《浴婴图》是宋摹本。在这幅团扇画上,三名女子带着四个娃洗澡,最左边的是女主人,她带着一个还没洗的;中间的最辛苦,一边给澡盆里的洗脸,一边还得防着盆外捣乱的;最右边的则忙着给刚洗完的穿衣服。

通常对这画的评价是:

画面设色淡雅明快,气氛温馨和谐,女子的温情慈祥、婴儿的天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现实意义。

其实这种说法还没说到点子上。

要知道,人物画是国画种类中最难的,而婴儿孩童又是人物画中最难的。

《宣和画谱》曾吐槽说:“画娃娃太难啦!画小了像侏儒,画嫩了像妇人,还得区分贵贱气质。”

(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间定其面目,髫稚世之画者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

再加上小孩子活泼好动,根本不会给画家乖乖停在那里摆POSE。这幅《浴婴图》能画得让人看得出是儿童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这幅画缺点也很明显:

头大如斗,身体比例严重失调:两个娃娃头围堪比成年壮汉,仿佛《大头儿子》穿越到古代。其实古人不懂解剖,画人全靠“脑补”,画娃娃更是“凭感觉”。

透视黑洞,五官挤成表情包:俯视角度的娃娃,脑袋方得像砖头,眼睛鼻子挤成一团,活脱脱“抽象派”画风。但也可以硬夸一句:这错位萌感,放现在就是妥妥的“二次元萌点”。

这个头型是被门夹过吗?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人体比例像“翻车现场”,但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腻的笔触,让每个小娃娃都透着灵动的生命力。

周文矩开拓了母婴赛道后,北宋末年的刘宗道与杜孩儿也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可惜皆无作品流传。到了南宋初年,苏汉臣与李嵩成了婴孩画的代表性人物——这个咱们以后再说。

在周文矩之前,儿童只是画中背景板(比如《捣练图》里窜来窜去的小女孩)。周文矩直接让娃当主角,他把日常琐事画成艺术,比今天的“网红亲子照”早了1000年。

下次去博物馆看到《浴婴图》,可要记住:这可是古代“母婴博主”的心血之作,带娃的酸甜苦辣,千年以来,皆是如此。

更多中国美术史知识及美术名作欣赏,可参看《极简中国美术史》。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