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谋士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绝大多数谋士终其一生都只是“高级打工仔”,从未真正掌握过权力。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他们真的甘心一辈子打工?
(信息来源:光明网《曹操的多疑与诸葛亮的多智》)
在众人眼中,智商高似乎就等同于领导力,但事实并非如此。领导力并非一场简单的智力竞赛,而是经验、勇气、决断力等多方面特质的综合体现。如果把古代谋士与现代职场人士相比较,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在古代,谋士如同“高级打工者”,他们精通战略咨询,为“老板”提供专业的建议。然而,他们往往缺乏成为领袖的关键要素。例如,即使谋士技术再牛,如果没有启动资金、不懂管理、不会推广,也很难创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同样,在古代,谋士空有一身谋略,却缺乏“创业”的资本,如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带兵打仗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领导力,这些方面谋士往往不如武将。
张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被誉为“谋圣”,智谋超群,曾在秦末乱世中短暂拉起过自己的队伍。但很快,他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领导者的素质,于是选择依附刘邦,最终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事件恰恰说明了谋略和领导力是两码事。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无法掌控全局、凝聚人心。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著名谋士身上,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一个近乎神化的形象,但实际上,他早期在刘备集团主要负责后勤和内政工作,前线作战则由庞统、法正等人负责。诸葛亮真正掌权,是在刘备去世之后。这说明,谋士的主要工作是提供战略建议,而非冲锋陷阵。
那么,真正的领袖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领导力的核心不仅仅是智力和经验,更是一种承担风险的勇气。这种勇气才是领袖与谋士最大的区别。例如,古代农民起义的带头人,往往不是最聪明、最强壮的,而是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因为他们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所以其他人自然会服从他们。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乱世枭雄之所以能吸引众多追随者,都是因为他们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随一个有潜力的领导者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缴获了大量与袁绍私通的信件,但他并没有追究,因为他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依附袁绍也是一种合理的生存策略。这说明,下属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袖的实力和前景。
谋士和领袖就像不同赛道的运动员,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选择不同。谋士选择“打工”,是因为他们更擅长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获得回报;而领袖选择“创业”,是因为他们渴望更大的成就,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多。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和视角决定了不同的轨迹,但最终选择哪条路,取决于你自己的野心和勇气。
因此,不要盲目地认为智商高就应该当老大。真正的领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特质,而不仅仅是智力。在团队中,找到那个能够引领大家走向成功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风行
多年后,张良才发现,真正的下棋高手是刘邦,他也只是枚棋子,刘伯温同样如此。